岁尽君当又一归,开正我亦具征衣。
祇今湖北地非远,异日江东书恐稀。
酬唱未能相数数,别离于此再依依。
到家无事还宜早,柳弄色时梅片飞。

岁尽君当又一归,开正我亦具征衣。

祇今湖北地非远,异日江东书恐稀。

酬唱未能相数数,别离于此再依依。

到家无事还宜早,柳弄色时梅片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赵蕃的作品《进之复有湘潭之役二诗见惜别意》中的一首。赵蕃和韩淲(涧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二人齐名,被誉为“上饶二泉”。此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在湘潭之役后的离别情景,表达了深深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岁尽君当又一归”
  • 岁月循环:“岁尽”指的是一年结束时,通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新一年的开始。在这里,“岁尽”可能暗示着朋友们即将结束一年的劳碌,迎来新的一年。
  • 回归之意:“君当又一归”表达了一种周期性的规律性——无论何时,当一年结束时,朋友们都会返回家乡。这里的“一归”强调了这种规律性和普遍性。
  1. “开正我亦具征衣”
  • 准备出征:“开正”可以理解为新年或新开始的时刻,而“我亦具征衣”则直接表达了作者为了这次出行已经准备好了行囊。
  • 共同的目标:“具征衣”不仅是物理上的准备,也可能象征着共同目标和使命的准备,即一起参与某个重要的任务或活动。
  1. “祇今湖北地非远”
  • 地理距离:“祇今”表明目前的情况,而“湖北地非远”意味着尽管身处不同的地域,但并不感觉遥远。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朋友所在地的美好印象或期待。
  • 情感亲近:虽然彼此相隔较远,但通过诗文的交流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情感接近,使得即使身处不同地方也能感到温暖。
  1. “异日江东书恐稀”
  • 未来的担忧:“异日”表示未来的时间,而“江东书恐稀”则表达了对未来通信稀少或联系不便的担忧。这可能是由于地理距离或通讯条件限制所致。
  • 珍视联系:这种担忧也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珍视和对联系的重视,担心因距离而减少的交流。
  1. “酬唱未能相数数”
  • 诗歌交流:“酬唱”指相互间的诗歌创作和交流,而“未能相数数”表示这种交流并不频繁或缺乏。
  • 情感缺失:这反映了双方虽然有共同的文学爱好,但在现实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实现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1. “别离于此再依依”
  • 离别的不舍:“别离”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而“再依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的持续和反复。
  • 情感深度:这种反复的离别可能意味着双方之间有着深刻的情感纽带,每一次离别都充满了对重逢的期盼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1. “到家无事还宜早”
  • 归家的愿望:“到家”是指回到家乡或结束在外的旅行,“无事”则意味着不需要急于行动或处理其他事务。
  • 时间管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希望尽快完成所有事情,早日回家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 “柳弄色时梅片飞”
  • 自然美景:“柳弄色”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新叶颜色变化的美丽景象,而“梅片飞”则形容了梅花开放时的轻盈飘落。
  • 季节感伤: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它可能是对分别后再次相见的一种象征,表达了对重逢时刻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情绪波动。通过对诗句的逐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困难性。这首诗是理解友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对人性中渴望连接和归属感的一种深刻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