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何自发嵌空,漱月流风昼夜中。
故有松声杂清越,独无梅影照玲珑。
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
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
【诗词】
十二月初四夜同吴资深陈明叔宿观山
一源何自发嵌空,漱月流风昼夜中。
故有松声杂清越,独无梅影照玲珑。
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
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
【注释】
- 观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是钱塘江的支流,以山形似古代的宫阙而得名,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
- 一源:即一条源头,指观山的水源。
- 发嵌空:形容观山的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涌出,形成清澈的水流。
- 漱月流风:指泉水在月光下流动,发出潺潺声音。
- 昼夜中:形容泉水在白天和夜晚都清晰可见。
- 清越:形容泉水清澈透明,声音悠扬。
- 玲珑:形容观山的景色美丽而精致。
- 乡人:指观山附近的村民或居民。
- 太史公:指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因撰写《史记》而闻名。这里指诗人自比为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 好事:指欣赏美景、追求美好事物的人。
- 难得:形容难得遇见或得到的事物。
- 冒寒:指不顾严寒,冒着寒冷去观赏自然景色。
- 襆被:指包裹着的被子,用于御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观山之夜的所见所感。首句“一源何自发嵌空”,描述了观山的水源来自岩石缝隙,泉水清澈透明,仿佛是从天而降。次句“漱月流风昼夜中”,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在月光下流动的声音,如同在诵读历史长河中的诗篇。第三句“故有松声杂清越”,则表现了观山周围松树的声音,与泉水的清澈形成了美妙的对比。然而,第四句“独无梅影照玲珑”却表达了一种遗憾,因为观山的景色并不如预期般完美,没有梅花的影子映衬出玲珑的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乡人但说观山寺,客子深怀太史公”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两句“好事陈吴不易得,冒寒襆被肯来同”则表达了诗人不畏严寒,愿意与朋友共同前往观山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观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