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学诗才得穷,人穷乃复愧诗工。
如公久已独步外,顾我何堪猥诵中。
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
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
【注释】
范建康: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早日学诗才得穷:早,早早的;学诗,学习作诗。
人穷乃复愧诗工:人穷了反而感到对不起诗人。
如公久已独步外:如,像;公,指范成大的字,即范文正:久已,已经很久;独步,独自行走在众人之前,形容才华横溢;外,外面。
顾我何堪猥诵中:顾,顾念;我,作者自己;猥,卑微;诵,诵读;中,中间。
岁晚人家方墐户:岁晚,岁月将尽,这里指冬天;人家,指自己的家;墐户,用泥封住门户。
地长客子尚飘蓬:地长,大地宽广,这里指故乡;客子,指在外漂泊的人;飘蓬,随风飘荡的芦苇。
深讲救荒政:深讲,深入讲解;救荒,救济饥荒;政,治理国家的政策。
忍使箪瓢独屡空:忍,忍耐;箪瓢,用竹器和葫芦做的饭罐。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与范成大同为南宋诗人,两人交谊甚笃,范成大曾以《四时田园杂兴》相赠。这首诗是诗人对范诗的酬答之作。
开头两句“早日学诗才得穷,人穷乃复愧诗工”,是说自从有了范成的《四景》之后,我就再也不敢妄谈学问了。“穷”,通“窘”,困顿、窘迫。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范成大的文章气势豪迈,笔力遒劲,有“文章冠天下”的盛誉。他的文章,往往一出手就是洋洋万言的巨篇,使人读后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而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却只满足于吟风弄月,写些无病呻吟的小品。范成大的作品与他们大不相同,所以诗人读了之后感到惭愧。“人穷乃复愧诗工”。
三、四两句说,像我这样的人,又怎么敢去跟范先生相比呢?“顾我何堪猥诵中”,是说自己又怎么配得上范成大的诗作呢?“猥”,卑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范成大的钦羡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了自己的处境。“岁晚人家方墐户,地长客子尚飘蓬。”意思是到了年终的时候,我的家裹才用泥封住门户(说明家境贫寒),家乡远隔千里之外(说明自己漂泊在外),到处流浪无定。“墐户”、“飘蓬”都表现了诗人的贫困潦倒之状。
五、六两句写诗人想向范成大请教治国安民之道。“如闻深讲救荒政,忍使箪瓢独屡空。”“深讲”,即深入讲解。诗人听说范成大正在讲授救荒之法,便想请教他。范成大的救荒之法肯定很有成效。因为范成大曾担任过江西、湖南等省的安抚使,这些地方正是灾情最重的灾区,范成大的救荒之法一定很管用。但是,如果按照范成大的救荒之法去实行的话,那么连自己这个饥肠辘辘的读书人也活不下去了。“箪瓢”典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被项籍所戮,壮士遂耳热奋臂攘腕,怒目视项王,借曰:‘吾起兵,非迫也;畏累卵焉。’”范成大是主张积极抗金的,他的救荒之法也必然带有积极进取的色彩,因此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如闻深讲救荒政”一句表明诗人听了范成大的救荒之法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忍使箪瓢独屡空”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的表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但仕途坎坷,一生未得升迁,因而晚年多感慨悲凉之音。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与范成大同为南宋诗人,两人交谊甚笃,范成大曾以《四时田园杂兴》相赠。这首诗是诗人对范诗的酬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