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酲索寞政须驱,多谢君能佩酒壶。
回首林园重摇落,岸巾风月且须臾。
不须相对哀囚楚,何日扁舟俱下吴。
雅意从来在松菊,放言不用属莼鲈。

【注释】

元衡:唐玄宗子,李适之。开元三年(715),封陈王。天宝六载(747),拜右丞相。肃宗即位后,罢免,贬为潮州司马。此诗应作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初。

索寞:寂寞。

林园:指家乡。

摇落:凋零,衰落。

哀囚:哀痛囚徒。

扁舟:小船。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人因避乱隐居在湖南湘阴时所作。

首联:“馀酲索寞政须驱,多谢君能佩酒壶。”

“政须”即“正须”。“索寞”,寂寞、冷落。“馀酲”,余醉,犹言酒馀。“君能佩酒壶”,是说朋友之间互相劝酒的意思。

颔联:“回首林园重摇落,岸巾风月且须臾。”

“回首”“林园”“摇落”三字连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重摇落”是说故乡已经衰败了。“岸巾”是说衣带渐宽,形容忧思深重的样子。“风月”是泛指美好的景物。“且须臾”意思是暂且。这两句写自己回到故乡以后的心情。

颈联:“不须相对哀囚楚,何日扁舟俱下吴。”

“哀囚楚”是比喻诗人自己的处境。“楚”字在这里有双关之意。诗人自指为囚徒。“何日扁舟俱下吴”的意思是何时能够一起乘船南下到吴越去呢。“扁舟”,就是小舟。这两句是说自己和友人都希望早日脱离目前的困境。

尾联:“雅意从来在松菊,放言不用属莼鲈。”

“雅意”,高雅的情趣。“松菊”,指的是松树和菊花,这里用作典故,借指隐逸生活。“莼鲈”是莼菜、鲈鱼,都是江南特产,这里用作典故,借指家乡。“不用属莼鲈”是说不需要羡慕吴地的莼菜、鲈鱼等美味佳肴了。这两句表明自己和友人都有隐逸山林的愿望和志趣。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目前困境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