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菊伶俜不自持,细香仍著野风吹。
少年踊跃岂复梦,明日萧条休更悲。
潭水解令胡广寿,夕英何补屈原饥。
我今漫学浔阳隐,晚立寄怀空有诗。
注释:
蔓菊(一种野菊)伶俜不自持,细香仍著野风吹。
蔓茎的菊花独自凄凉,香气随风飘散,无人欣赏。
少年踊跃岂复梦,明日萧条休更悲。
年轻时豪情满怀,如今却陷入困境,不再有梦想。
潭水解令胡广寿,夕英何补屈原饥。
清澈的潭水可以解除人的痛苦,但无法治愈病痛。
我今漫学浔阳隐,晚立寄怀空有诗。
我如今也学着隐居,但内心空虚,只能寄情于诗。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失意后感慨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诗。诗人以蔓菊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一、首联“蔓菊伶俜不自持,细香仍著野风吹”。
“蔓菊”是这首诗的主要意象之一,它代表了诗人在失意后的心境。诗人用“伶俜”来形容自己的孤独无助,“不自持”则表达了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而“细香仍著野风吹”则形象地描绘了蔓菊的香气被风吹散的景象,象征着诗人的才华被世人所忽视。
二、颔联“少年踊跃岂复梦,明日萧条休更悲”。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青春时期的追悔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用“少年踊跃”来比喻年轻时的激情和梦想,而“岂复梦”则暗示了这些梦想已经破灭。而“明日萧条”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萧瑟和荒凉的气息。最后一句“休更悲”则是对现实的接受和释然,尽管痛苦和悲伤,但也只能接受并放下。
三、颈联“潭水解令胡广寿,夕英何补屈原饥”。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诗人以“潭水解令”比喻自己的处境,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迷茫。而“夕英何补屈原饥”则是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理解,认为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消除饥饿和苦难。
四、尾联“我今漫学浔阳隐,晚立寄怀空有诗”。
诗人以“浔阳隐”作为结尾,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逃避。而“晚立寄怀空有诗”则是对诗歌的赞美和期待,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失意后的心境和遭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