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从何逊骤知名,句入林逋价转增。
佳故品题因度远,暗能摸索为香凝。
每逢陈迹空搔首,不见斯人但服膺。
菊径依依怀靖节,瓜田草草念东陵。
梅花六首其四
梅花是从何逊那里突然出名的,它的句式结构就像林逋一样价值倍增。
优美的品评因评价者的距离而传得更远,暗香却能让人摸索出香味。
每次看到陈迹就会感到惆怅,见不到这花人就只佩服它。
怀念靖节先生的菊花径,想起东陵侯的瓜田草。
注释:
- 梅花六首其四:诗题,这是一首咏赞梅花的五言绝句。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历来为骚人墨客所喜爱。
- 从何逊:诗人自指。何逊(462—520),南朝梁文学家,诗人。字休深,号何水部,南乡舞阴(今河南新蔡)人。少有文才,与庚信、徐陵齐名。
- 骤知名:突然成名。骤,忽然。
- 句入林逋:句法如林和靖的诗一样。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不与世俗交接,以梅、菊、岩桂自娱。善画梅,世称“梅逸翁”。
- 价转增:比喻其价值倍增。
- 佳故:美好的事物。
- 度远:评价高。度,衡量;远,遥远。
- 暗能:隐约能闻到的香气。
- 陈迹:古人留下的遗迹。陈迹,古迹。
- 斯人:此人。
- 服膺:佩服,信服。
- 靖节、东陵:靖节,即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世称靖节先生。东陵,东晋大臣、文学家庾亮曾任扬州刺史,镇守芜湖时,在城边种植了许多树木,后来人们称这里为“东陵”,并把此作为地名。后多用来形容隐士的生活场所或遗世独立的处所。
赏析:
此诗写梅花的高洁、傲岸和清雅、幽韵。前四句赞美梅花从何逊到林逋身价倍增,后四句写梅花的优美品质和风韵,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