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注释】

沧浪:水名,指长江。

鸣雷:打雷。

所病:指庄稼受灾。

康哉:快乐、高兴的样子。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时作者任建昌军司户参军兼管内劝农副使。李纯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和官员,两人关系甚好。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纯教授的深厚感情和对李纯诗歌的喜爱之情。

第一联“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描述的是作者在听到雷声之后,看到天空中的雨云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了一场大雨。这一景象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第二联“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则转向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遭受旱灾的痛苦深感同情,并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度过难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待,认为新的生机和希望即将到来。

第三联“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则是作者自我反省的表现。这两句诗反映了他作为一名书生,常常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担心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责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才华和理想。

第四联“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无论是担任官职还是作为文人雅士,都应该致力于诗歌创作,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骄傲,认为自己的创作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同。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