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梅非不佳,颜色终敷腴。
惟此老不枯,故能清且臞。
【注释】
稚梅:刚栽的梅花。非不佳,意思是说虽然娇嫩,但并不逊色。敷腴:肥美。老梅:经过严寒考验的梅花。枯:枯萎。清:清淡,不浓重。臞(qú):瘦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的是梅花那种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顽强生命力和高贵品质。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开头两句写梅花的颜色和生长状况,后两句点明主旨,赞扬梅花的坚韧不拔精神。
首联“稚梅非不佳,颜色终敷腴”,起句“稚梅”二字,点出梅花是新栽的,尚未经严寒的锻炼。“非不佳”,“非”即不是,“不佳”即不出色,这里指其尚欠成熟。“稚”,指幼小;“非不佳”是说它虽稚嫩却不失为好花。次句“颜色终敷腴”,“终”表示终究,意即尽管它尚不成熟,终究颜色鲜丽而滋润。这一句与前一句互为表里。“敷腴”是说滋润肥美。这二句以“稚”和“非不佳”相对照,突出了梅花虽稚嫩,但终究能开出鲜艳的花来的可贵之处。
颔联“惟此老不枯,故能清且臞”,承上启下,进一步揭示主题。“老”指经受过严寒考验,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惟此老”,强调只有经受严寒考验的梅花才能保持不枯。“故能清且臞”,说明它能保持清香而且身材苗条。“清”是说清香,“臞”是说苗条,“癯”通“臞”,皆为瘦的意思。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对“老梅”的赞美之情。这两句中,“惟此”和“故能”两个副词分别领起了两个句子:一是强调只有经受严寒考验的梅花才能保持不枯的品格;二是强调梅花之所以能保持清香并且身体健美的原因在于它能经受住寒冬的考验,而不是天生如此。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作者在咏物时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写梅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二》中就有“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里的“黄师塔”就是借物寓情的象征体。又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就有“巴山夜雨涨秋池,巫峡寒江渡不得”这样的名诗句,这里的“巫峡寒江”也是借景抒情的象征体。本诗也是如此,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慨或愿望,而是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