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违人去若狂,便惊鶗鴂怨年芳。
儿童强作留连意,拾去残花学试妆。

【注释】

签判:宋代地方官。签,指官府的文书。签判,即知州。惜花:怜惜花儿。绝句:一种四句为一联的诗。三首:指诗共有三首。其三:这是第三首,“其”是第二的意思。春事:春天的事务。违人去:违背人的心意离去。便惊鶗鴂(chì jué)怨年芳:就惊动了鶗鴂鸟,怨恨着一年之芳。鶗鴂:杜鹃鸟名。一说即黄鹂。鶗鴂鸟因每年春初鸣叫而得此名。怨年芳:怨恨春天的芬芳。年芳:年华,青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春天为背景,借杜鹃的叫声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本诗。这首诗的大意是:春天来临,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变化,人们也都离开了这里。但是诗人却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惊讶和惋惜,因为他看到春天虽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预示着岁月的流逝。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

其次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第一句“春事违人去若狂”,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但人们的离开却显得如此疯狂。这里的“春事”指的是春天的事务,而“违人去”则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惊喜和留恋之情。诗人用“若狂”来形容人们的心情,既表现了他们的喜悦之情,也暗示了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第二句“便惊鶗鴂怨年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反应。鶗鴂鸟因其每年的鸣叫而闻名,这里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惊”字,表达了他对这种突然而来的春意的惊讶之情。同时,“怨年芳”则表达了他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他看到了春天虽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但也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因此他感到遗憾和惋惜。

第三句“儿童强作留连意,拾去残花学试妆”,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延续和深化。这里的“儿童”指的是年轻一代的人,他们看到春天的离去而感到惋惜,于是试图挽留时间。他们模仿大人的样子,捡起地上的残花,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挽留春天的脚步。然而,这种行为却显得如此可笑和无力,反而让人更加感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到来和逝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整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