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常于翰墨看,凛然今日拜衣冠。
去年已失临川郡,及尔能来愧始安。
【注释】
谒颜范祠 其一:拜谒颜真卿、裴度祠堂。
翰墨:书法。
凛然:庄重严肃的样子。
衣冠:古代官吏所穿的衣服。
临川郡:古郡名,今属江西。
始安:县名,今属广西。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颜真卿、裴度祠堂的七言律诗。作者以“义气常于翰墨看”起韵,赞美了两位大儒崇高的气节和卓越的文采;而其“凛然今日拜衣冠”二句,又表现了对这两位历史巨擘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意深长,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义气常于翰墨看,凛然今日拜衣冠。
去年已失临川郡,及尔能来愧始安。
【注释】
谒颜范祠 其一:拜谒颜真卿、裴度祠堂。
翰墨:书法。
凛然:庄重严肃的样子。
衣冠:古代官吏所穿的衣服。
临川郡:古郡名,今属江西。
始安:县名,今属广西。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颜真卿、裴度祠堂的七言律诗。作者以“义气常于翰墨看”起韵,赞美了两位大儒崇高的气节和卓越的文采;而其“凛然今日拜衣冠”二句,又表现了对这两位历史巨擘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意深长,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芳桂杂榛菅出自《挽周德友》,芳桂杂榛菅的作者是:赵蕃。 芳桂杂榛菅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芳桂杂榛菅的释义是:芳桂杂榛菅:比喻贤才与庸碌之辈夹杂在一起。 芳桂杂榛菅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芳桂杂榛菅的拼音读音是:fāng guì zá zhēn jiān。 芳桂杂榛菅是《挽周德友》的第8句。 芳桂杂榛菅的上半句是: 委疏仍嗣野。 芳桂杂榛菅的全句是:委疏仍嗣野
委疏仍嗣野出自《挽周德友》,委疏仍嗣野的作者是:赵蕃。 委疏仍嗣野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委疏仍嗣野的释义是:“委疏仍嗣野”可以释义为:即使衰微,仍然继承着野性的血脉。 委疏仍嗣野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委疏仍嗣野的拼音读音是:wěi shū réng sì yě。 委疏仍嗣野是《挽周德友》的第7句。 委疏仍嗣野的上半句是:它年化鹤还。 委疏仍嗣野的下半句是:芳桂杂榛菅。
它年化鹤还出自《挽周德友》,它年化鹤还的作者是:赵蕃。 它年化鹤还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它年化鹤还的释义是:它年化鹤还:指他年若能飞升成仙,便如同白鹤一般返回人间。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德友的怀念与期望,希望他在来世能获得超脱,再次重逢。 它年化鹤还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它年化鹤还的拼音读音是:tā nián huà hè hái。 它年化鹤还是《挽周德友》的第6句。
此日骑鲸去出自《挽周德友》,此日骑鲸去的作者是:赵蕃。 此日骑鲸去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日骑鲸去的释义是:此日骑鲸去:指诗人周德友逝世,如同骑着鲸鱼离去,比喻其仙逝。 此日骑鲸去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日骑鲸去的拼音读音是:cǐ rì qí jīng qù。 此日骑鲸去是《挽周德友》的第5句。 此日骑鲸去的上半句是:赋命一何悭。 此日骑鲸去的下半句是:它年化鹤还。
赋命一何悭出自《挽周德友》,赋命一何悭的作者是:赵蕃。 赋命一何悭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赋命一何悭的释义是:赋命一何悭:命运多么吝啬,指命运不好,遭遇不幸。 赋命一何悭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赋命一何悭的拼音读音是:fù mìng yī hé qiān。 赋命一何悭是《挽周德友》的第4句。 赋命一何悭的上半句是: 予才无乃厚。 赋命一何悭的下半句是: 此日骑鲸去。
予才无乃厚出自《挽周德友》,予才无乃厚的作者是:赵蕃。 予才无乃厚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予才无乃厚的释义是:予才无乃厚:我的才华或许过于厚重。 予才无乃厚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予才无乃厚的拼音读音是:yǔ cái wú nǎi hòu。 予才无乃厚是《挽周德友》的第3句。 予才无乃厚的上半句是:犹宜入道山。 予才无乃厚的下半句是:赋命一何悭。 予才无乃厚的全句是
犹宜入道山出自《挽周德友》,犹宜入道山的作者是:赵蕃。 犹宜入道山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犹宜入道山的释义是:宜:应当;道山:道教名山。犹宜入道山,意指周德友应当隐居到道教名山,即隐退山林,修行修炼。 犹宜入道山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犹宜入道山的拼音读音是:yóu yí rù dào shān。 犹宜入道山是《挽周德友》的第2句。 犹宜入道山的上半句是:不作玉堂仙。
不作玉堂仙出自《挽周德友》,不作玉堂仙的作者是:赵蕃。 不作玉堂仙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作玉堂仙的释义是:不作玉堂仙:不追求成为玉堂中的仙人,即不追求虚无缥缈的仙界生活,意指不追求脱离尘世的超然境界。 不作玉堂仙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作玉堂仙的拼音读音是:bù zuò yù táng xiān。 不作玉堂仙是《挽周德友》的第1句。 不作玉堂仙的下半句是:犹宜入道山
尚可寄寻梅出自《岁除日立春》,尚可寄寻梅的作者是:赵蕃。 尚可寄寻梅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尚可寄寻梅的释义是:尚可寄寻梅:还可以寄托寻找梅花的心情。 尚可寄寻梅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尚可寄寻梅的拼音读音是:shàng kě jì xún méi。 尚可寄寻梅是《岁除日立春》的第8句。 尚可寄寻梅的上半句是: 去年湖上寺。 尚可寄寻梅的全句是: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
去年湖上寺出自《岁除日立春》,去年湖上寺的作者是:赵蕃。 去年湖上寺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年湖上寺的释义是:去年湖上寺:指去年在湖边的寺庙。 去年湖上寺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年湖上寺的拼音读音是:qù nián hú shàng sì。 去年湖上寺是《岁除日立春》的第7句。 去年湖上寺的上半句是:初无尊可开。 去年湖上寺的下半句是:尚可寄寻梅。 去年湖上寺的全句是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处士当年配水仙: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种古代文人与仙人相配的意象,意指诗人或颜范祠中的处士与水仙(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高尚、纯净的品质)相配。这种描述可能暗示了颜范祠中的人物具有超脱世俗、纯洁高雅的气质。 2. 范公亦俨客星悬:此处的“范公”指的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诗句中提到“范公”,可能是在赞美颜真卿像天上的客星一样,无论在哪里都高高悬挂
山到穷时一径开,数松几竹与萦回。 我归酿黍仍锄菜,准拟篮舆窈窕来。 注释:山走到尽头时,一条小路自然展开,周围环绕着几棵松树和几丛竹子。我回家后酿米酒、耕种庄稼,仍然在田间劳作,准备带着篮子悠然自得地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赵蕃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的心境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诗中“山到穷时一径开”描绘了山景在尽头处展现出的开阔景象,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境或挑战总会过去
【注释】 前年:《宋史·苏轼传》载:苏轼贬黄州时,曾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到江州与弟弟苏辙相聚。“过语漫匆匆”就是此意。 今喜追随数日同:今年得以和弟弟团聚,一起欢聚几日。 诗里固知:在诗歌中自然知道,即指诗中有兄弟之情。 固知:本来知道,这里是指苏轼对弟的深情。 俱有味:都感到有趣、有意思。 酒边宁复重言功:喝酒的时候,哪里还会谈起立功的事情呢? 【赏析】 苏轼《东坡志林·送子由使契丹》
注释: 谒颜范祠 其三:拜访颜范祠堂的第三首诗。 为政当知政所先,政先孰愈祀先贤。 为政要明白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并祭祀先贤。 可怜颜范祠堂下,草蔓不锄阶甃穿。 可惜颜范祠堂下面,长满了杂草没有被打扫清理,台阶和台阶上的瓦被侵蚀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参观颜范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一句“为政当知政所先”
注释: 南山上的白塔有多高?它仿佛在太阳下摩挲穹顶。 放声高歌,一直唱到清溪边去,落日晚霞中,渔木灯半衔半没在水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白塔为焦点,通过对它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南山白塔高何许”,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南山上的白塔,究竟有多高?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对白塔与太阳、穹顶等事物的互动关系的描述
【注释】 ①作亭山半道:指建造亭子,在山半路。②发舒:伸展,展开。③挽君去:拉上你一同去。④绳床:竹制的床。⑤寂尚绳床:形容月下清幽。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王彦博、徐审知二友游玉洞山而作。 首句“何人作亭山半道”,写玉洞山上有座新修的亭子,建在山半腰处。第二句“颇解发舒山掩藏”说这个亭子的选址很好,既近山,又隐于山林之中。第三句“几度携筇挽君去”,说自己多次拉着朋友的手,要一起去游览玉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