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白塔高何许,弄日摩穹相与曾。
放歌直下清溪去,落日半衔渔木灯。

注释:

南山上的白塔有多高?它仿佛在太阳下摩挲穹顶。

放声高歌,一直唱到清溪边去,落日晚霞中,渔木灯半衔半没在水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白塔为焦点,通过对它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南山白塔高何许”,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南山上的白塔,究竟有多高?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对白塔与太阳、穹顶等事物的互动关系的描述,暗示了白塔的高度。这里的“相与”一词,既表达了作者对白塔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二句“弄日摩穹相与曾”,进一步描绘了白塔在阳光照射下的壮丽景象。太阳似乎在与白塔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绚丽多彩。这句中的“相与”二字,更加强了诗人对白塔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放歌直下清溪去”,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他放声歌唱,直冲清溪而去。这里的“直”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豪迈之情。而“清溪”一词,则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使整首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尾句“落日半衔渔木灯”,则是对白塔在夕阳下的描绘。落日的余晖洒在渔木灯上,使得它们半隐半现,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中的“半衔”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夕阳的留恋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山白塔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画面之中,让人陶醉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