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徙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徒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 雨水过后,因为天气炎热而担心生病,但遇到凉爽的时候又觉得应该作诗来抒发情感。这里的”畏暑”和”逢凉”反映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以及在热天和凉风中的情感波动。”疑病”表达了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不适感。
第二句:”岸巾看镜懒” 描述了一个人在雨后岸上休息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暗示着可能身体疲惫或心情不佳。
第三句:”步履过廊迟” 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走路时的情景,步伐缓慢,可能是因为湿滑的道路或者身体不适。
第四句:”草树消陈意” 指的是草木在雨后的清新气息中散发出新的生机,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和希望。”陈意”可能是指过去的不愉快或陈旧的感觉。
第五句:”江山发令姿” 这里将大自然的美丽比作一位能够激发人内心激情的领导者。”江山”在这里代表了自然的壮丽景色,而”发令姿”则是形容自然景色激发出的强烈感情。
第六句:”裴徊如自得”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裴徊”可能指徘徊不前、深思的样子,而”自得”表示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第七句:”徙倚竟何为” 诗人在漫步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生活方向的不确定感。
第八句:”厚禄书多断” 可能是指拥有丰厚俸禄的人往往忙于政务,无暇顾及个人兴趣和创作。”书多断”意味着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创作。
第九句:”长贫志未移” 即使生活贫困,但诗人的志向并未因此而改变。这表明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不因物质条件的不足而动摇。
第十句:”无官带难缓” 描述了没有官职的人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难以自由行动。
第十一句:”有竹俗能医” 以竹子为例,说明虽然人们常常说“无官带难缓”,但实际上有才能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和重用。”俗能医”意味着通过实际行动来治愈困境。
第十二句:”不遇徒成赋,归来亦漫辞” 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不济的感慨。”不遇”指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遭遇不幸。”徒成赋”和”归来亦漫辞”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接受态度。
第十三句:”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诗人认为每个人的行藏(即行为和选择)都应该随着环境和机会的变化而变,而不是被固定的观念所限制。”造物”可能指命运或宇宙的法则,而”岂无欺”则表示怀疑这些外在的法则是否真正公平或合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天气下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诗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画面感,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诗句之间的过渡自然,情感表达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才情与情怀。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美和人文关怀,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