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岁公开府,邻疆我适移。
山坳深遣戍,斋阁远投诗。
去国哀王粲,逢人说项斯。
春秋其我罪,观过可仁知。
流转今初定,保持端自谁。
笔难穷记牍,礼欲簉宾墀。
累日方求棹,传闻遽解龟。
只云那有是,及此信无疑。
春事峥嵘际,农工劝相时。
吾曹一身计,父母百年思。
雁渚新浮绿,杨堤亦袅丝。
兹时系船地,异日寄书期。
学道安时顺,馀寒近酒宜。
临分意无尽,公尔岂其私。
【注释】
前岁:上年。公开府:指在京城任官。邻疆我适移:邻近的疆土,我的官位也发生了变化。山坳深遣戍:山坳里的深山之中派我去戍守。斋阁:书斋。投诗:寄诗。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王粲:三国时人,曾为荆州牧刘表所重,后随刘备入蜀。遇人说项斯:遇到说项斯的人。春秋其我罪:根据《左传》“春秋笔法”来指责我的过错。观过可仁知:通过观察别人的过错来认识自己的品德是可取的。流转今初定:现在才决定调动职务。转调:调动官职。端自谁:是谁做的主?笔难穷记牍:用笔很难记清公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简。簉宾墀:在宴会中陪宾席。累日方求棹:过了几天才找到船。棹:划船工具。传闻遽解龟:听说消息很快得到解除(出使)。那有是:哪有这样的事。及此信无疑:到现在确信无疑了。春事峥嵘际:春天的农事很忙。峥嵘:高峻的样子。农工劝相时:农民和工人忙着安排农事生产。农工:农民和工人。一身计: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打算。父母百年思:父母年老,我思念他们。雁渚新浮绿,杨堤亦袅丝:雁渚、杨堤都是地名,这里借代作者家乡所在地。兹时系船地:现在要在这里系船。异日寄书期:以后再写信回来约定。学道安时顺:学习道德要顺应时势。馀寒近酒宜:天气渐暖,饮酒更适宜。临分意无尽:临别时心意无限。公尔岂其私:你这样做不是自私。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离京赴边,与友人话别的情景。全诗以“送”字为主干,首联写离别;颔联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颈联写朋友对自己的处境表示关切,并鼓励他要有好的品德;尾联写自己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诗中多次写到“去”,可见送别之情之深。首联写离京赴边,颔联写饯行送别之地。颔联“山坳深遣戍,斋阁远投诗”二句,点明题旨,是这首诗的核心所在。山坳、深遣戍,斋阁、远投诗,都暗示着送别之意,同时,还暗寓着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去国哀王粲,逢人说项斯。”两句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又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的同情。
“春秋其我罪,观过可仁知。”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与前面的内容无关,实际上,它正是诗人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即诗人认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完全是因为“春秋笔法”的缘故。“观过可仁知”,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君子曰:‘《志》,名女也。《志》,名女也。’”意为观察别人的行为过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品性善恶。
“流转今始定,保持端自谁?”意思是说,现在我才决定调动工作,但不知是何原因。这一句看似问句,实则反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为题,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惜别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多次写到“去”,可见送别之情之深。首联写离京赴边,颔联写饯行送别之地,颈联写朋友对自己的处境表示关切,并鼓励他要有好的品德,尾联写自己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