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自科名就,方勤问学为。
一官宁恨晚,万里此其基。
晁魏通家旧,沅湘识面迟。
高怀每倾倒,胜日共追随。
要拟维熊什,惭无黄绢辞。
乃翁松柏茂,骥子渥洼姿。
何叔信生日
既然科举中第,开始致力于学习。
一官难道晚?万里基业在此。
晁魏是老朋友,沅湘相见太迟!
高洁胸怀常倾倒,胜日一起追随。
想效仿维熊文辞,惭愧没有黄绢辞赋。
乃翁松柏茂盛,骥子才貌超群。
注释:
- 既自科名就 —— 我自从科举考试中榜后。
- 方勤问学为 —— 开始勤奋地学习。
- 一官宁恨晚 —— 做官并不晚。
- 万里此其基 —— 这是万里之遥的根基。
- 晁魏通家旧 —— 晁、魏都是我的老友。
- 沅湘识面迟 —— 我在沅水和湘江流域认识你很晚了。
- 高怀每倾倒 —— 每次见到你都感到心悦诚服。
- 胜日共追随 —— 在美好的日子里一同前行。
- 要拟维熊什 —— 我打算效法《左传》中的“维熊”。
- 惭无黄绢辞 —— 惭愧没有什么好文章来表达。
- 乃翁松柏茂 —— 我乃翁的松树苍劲,柏树挺拔。
- 骥子渥洼姿 —— 你的儿子像千里马一样,才华出众。
赏析:
这是一首祝寿诗。全诗以祝贺的语气,赞颂了朋友中年登第的喜事以及他的美好前程。
第一句“既自科名就”,表明作者祝贺的对象已经中了科举考试的功名。“既”就是“已经”,“科名”指科举考试的功名。“既”字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祝贺的意思;“自”是“从”,意思是“已经”;“中”,指考中;“科名”即科举考试所得。整句的意思是:你已经从科举考试中得中了功名。
第二句“方勤问学为”,表示祝贺者对被祝寿对象勤于向学问方面努力的赞美。“方”是“正”,这里作动词,“勤”是“勤勉”、“刻苦”,“问学”指向老师请教学习,“为”是“作为”。这句话是说:正当你在勤奋地学习的时候。
第三四句“一官宁恨晚,万里此其基”,是对朋友前途的祝愿和鼓励。“一官”意为官职或官阶。“宁恨晚”意为不要恨自己太晚。“万里”指远方,这里指京城。“此”是代词,指朋友。这两句的意思是:做官不嫌晚,这是万里之遥的基础。
第五六句“晁魏通家旧,沅湘识面迟”,是写与被祝寿人的关系和相识之晚。“晁”、“魏”是作者的朋友,他们都是文学界的名人(据《元史·何昌明传》记载)。“通家旧”,意指有交情,老朋友。“沅湘”,泛指湖南一带。“识面迟”,意指相识时间较晚。这句的意思是:晁、魏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相识的时间比较晚。
第七八句“高怀每倾倒,胜日共追随”,是说被祝寿人谦虚有礼,令人钦佩;同时,也祝愿他被祝福的人能与他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也就是在美好的时刻里一同追求学问和品德修养。“高怀”是高尚的胸怀;“倾倒”是佩服、倾心的意思;“胜日”是美好的日子;“共追随”是一同追求。
第九十一句“要拟维熊什”,是说被祝寿人希望仿效古人的样子。“维熊”指《左传·隐公十一年》中“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的典故,后来用作比喻,意为“贤德”。这里的“维熊”应指“维熊之文”,即指《左传》中的“维熊之文”,用来形容《左传》中优美的文字和文章的风格。“什”是古代计量单位,等于十个百。整句的意思是:我要仿效《左传》那样写文章,但却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
十一二句“惭无黄绢辞”,意思是:我惭愧没有写出如《出师表》那样的文章。“黄绢”,指《出师表》,诸葛亮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表章,用以表达他对刘备的忠诚和请求出师北伐中原的愿望。“黄绢辞”即指这篇表章。整句的意思是:我惭愧我没有写出如《出师表》那样的文章。
十三十四句“乃翁松柏茂”,是说被祝寿的人的家族兴旺,他的子女都很有才能。“乃翁”,是尊称自己的父亲;“松柏茂”意指家族兴旺发达,子孙众多,人才辈出。这两句是说:你的家族兴旺发达,你的子女都很有才能。
十五六句“骥子渥洼姿”,是说被祝寿的人的儿子很有才能。“骥子”是指骏马的儿子。《诗经·小雅·斯干》:“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亨注:“骏马之子谓之驹。”而此处“渥洼”,则指骏马之子,意指才能出众。“渥洼姿”即指骏马之子的才能出众。这两句是说:你的儿子很有才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中年登科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朋友未来事业成功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