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禾登场无馀粒,晚禾结穟俱全实。
如闻自入夏秋来,十日一雨晴五日。
去年夏旱秋与同,早禾半穫晚禾空。
未云收获告毕工,十家九家愁叹中。
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
东坡先生故尝言,民自天民天定恤。
我今千里方来归,释担先题乐岁诗。
其谁传似闾里儿,乘时闭籴将安施。

【注释】

早禾登场无馀粒:早熟的谷子已经收割完毕,场上没有剩余的粮食。

晚禾结穟俱全实:晚熟的谷子长势良好,穗头丰满。

如闻自入夏秋来,十日一雨晴五日:自从入夏以后到秋天,每隔十天有一次雨,五天后就晴朗起来。

去年夏旱秋与同,早禾半穫晚禾空:因为去年夏季发生旱灾,秋季收获的谷物只有一半。

未云收获告毕工,十家九家愁叹中:还没有宣布收获完毕,就已经有九成人家在忧愁叹息了。

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哪知今年能有丰收,全家都能和睦安定,妻子也能回娘家居住。

东坡先生故尝言,民自天民天定恤:我听说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百姓是上天养育的,天意决定着他们的祸福。”

我今千里方来归,释担先题乐岁诗:我现在从千里之外回来,放下行囊首先写下这首诗,以表达我的愉悦心情。

其谁传似闾里儿,乘时闭籴将安施。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间,目睹农民辛勤耕作却颗粒无收的惨状,于是写了《乐岁歌》寄给友人。全诗四句二十韵,每句六字,押平声韵,音节明快流畅,语言朴实自然,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开头两句“早禾登场无馀粒,晚禾结穟俱全实”,写农夫们辛苦耕耘之后终于获得了丰收的庄稼,他们高兴地把庄稼捆扎起来,堆在一起。这两句是说,农民们辛勤劳作后终于获得了丰收;“十”和“五”分别表示“十日一雨晴五日”,指夏天的雨水和秋天连续不断的雨水,使庄稼长得又好又多。接着诗人又写到“去年夏旱秋与同,早禾半穫晚禾空”,这是说去年夏天发生干旱,到了秋天收获的谷物只有一半。

第三联“未云收获告毕工,十家九家愁叹中”,是说农民们虽然还没有公布收获的消息,但是已经有十之八九的人在叹息。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农民们的心情。前一句说农民们还没有得到收获的消息,后一句说已经有九成以上的人在叹息,可见农民们是多么焦急地盼望着收获的消息啊。

第四联“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意思是说,谁能想到今年的收获会比去年还要丰富呢?在这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农民们欢欣鼓舞的画面:男男女女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有的在唱歌跳舞,有的妻子回家看望亲人等等。

第五联“东坡先生故尝言,民自天民天定恤”,是引用古代诗人苏东坡的话来抒发自己的观点。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民为天也,天为大也”(《上林赋》),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命运由人民来决定,而天又是最大的,因此人民应该受到天的照顾。诗人借用这句名言来表达他对人民的关怀之情。

第六联“我今千里方来归,释担先题乐岁诗”,意思是说我现在已经离开了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到这里,放下行李首先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愉快心情。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其谁传似闾里儿,乘时闭籴将安施?”意思是说谁能像村里的孩子们那样聪明机智呢?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能够及时抓住时机进行买卖,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里的“其谁传似闾里儿”是指谁能像村里的孩子那样聪明机智呢?“乘时闭籴将安施”是指趁时机囤积货物将如何实施呢?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