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推不去,秋风来何暮。
深居谢巾帻,适意亲杖屦。
缅怀江湖游,怅望南北路。
旧交已如隔,新知孰成故。
庞公非浪出,东野方废务。
共饯献觞人,我病不得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伏暑推不去,秋风来何暮。深居谢巾帻,适意亲杖屦”一联的赏析,然后分析每一句的内容和作用,最后总结全文。
第一联“伏暑推不去,秋风来何暮”。这两句写诗人在酷暑中难以摆脱,秋风一到,又到了秋天。从字面上看,这是写天气的变化,但实际却是诗人心情变化的反映。“伏暑推不去”,说明炎热之难忍,诗人的心情是焦躁的,“秋风来何暮”则是说秋风吹拂,让人感到清爽宜人,心情自然舒畅。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换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出下联。
第二联“深居谢巾帻,适意亲杖屦”。这两句写诗人在深居之中,放下了世俗的种种牵挂,只有自己一人,于是便换上布衣,拄上竹杖,尽情地享受这份自在与惬意。这两句是对第一联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得之情。
第三联“缅怀江湖游,怅望南北路”。“缅怀”即怀念,“江湖游”指四处漂泊的生活。这两句写诗人回忆起过去四处漂泊的生活,心中不免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感慨。这一句既是对前两联的呼应,又是对全诗感情的升华。
第四联“旧交已如隔,新知孰成故”。“旧交”指过去与自己的关系密切的朋友,“新知”则是指那些新结识的朋友。这两句写诗人发现老朋友已经疏远而疏远,而新朋友又难以成为知心朋友。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又是对全诗情感的深化。
第五联“庞公非浪出,东野方废务”。“庞公”指东汉时期的大司马庞德公,“东野”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庞德公并没有因为年事已高而退休,陶渊明也没有因为年老而放弃自己的志向。这里诗人以庞、陶两人为例,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却依然有志向,依然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豪情壮志。这一句也是对前四句的深化和提升。
第六联“共饯献觞人,我病不得与”。“饯”是宴饮送别之意。这两句意思是说,我要为朋友们饯行,但我因病无法参加。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的担忧。
【答案】
译文:
炎炎盛暑难以忍受,秋风一到令人心爽。
我独自一人在深闺中,悠闲自得拄着拐杖走路。
回想往日的江湖游历,如今只能怅望南北路。
旧日的知己都疏远了我,新交之人又怎能成为知心朋友呢?
潘岳(庞德公)并非随意出山,陶潜(陶渊明)也并未因年老而放弃自己的志向。
我独自饮酒作诗,疾病缠身不能前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嘉四年(427),当时诗人在江陵任荆州刺史,其弟潘恭子肃(字季迪)出任广州刺史,兄弟二人久别重逢,遂作此诗寄给三弟季连。
首联“伏暑推不去,秋风来何暮”点出季节,伏天难耐,秋风吹拂,凉爽宜人。伏天难耐是因为热得难受;秋风宜人,是因为风凉。伏天难耐是实;秋风宜人是虚。伏天难耐是实写,秋风宜人是想象中的虚写。虚实结合使全联生动活泼。
颔联“深居谢巾帻,适意亲杖屦”写诗人在深居独处之中,脱去巾帻,戴上竹帽,披起布衣,赤足步行。这两句写景抒情,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颈联“缅怀江湖游,怅望南北路”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由眼前想到以往,由眼前想到未来,由眼前想到自己与亲人朋友的关系,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不安。
尾联“旧交已如隔,新知孰成故”是说以前交往甚密的老友已经疏远了,而我的新结交的朋友们又怎能成为知心朋友呢? 旧友已疏,新朋难结,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诗人并不因此而消极沮丧,而是更加珍惜友谊,积极寻求新的知音。
全诗以“伏暑”、“秋风”为线索,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