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故欲巧,拙者终近德。
人皆笑髯曾,我独长太息。
贫吾岂人为,问天天不痴。
君看松柏受,宁与春风期。

注释:

1 用世故欲巧,拙者终近德。 - 意为在世间求得功名利禄,过于巧妙反而容易失去道德。

  1. 人皆笑髯曾,我独长太息。 - 意为众人嘲笑他曾经的壮举(如挥剑斩龙),但我却常常叹息。
  2. 贫吾岂人为,问天天不痴。 - 意为我并不是因为贫穷而被人嘲笑,而是天意使然,问天地是否真的无知。
  3. 君看松柏受,宁与春风期。 - 意为你看那些松柏经受了风霜雨雪仍屹立不倒,它们宁愿等待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赠耆英”为题,意在表达对老者的一种赞美和敬意。全诗通过对比、疑问等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诗中的“用世故欲巧,拙者终近德。”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利主义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才华不在于世俗的名利,而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是他的人生哲学。

“人皆笑髯曾,我独长太息。”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他认为,人们总是嘲笑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而他却在默默地叹息。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贫吾岂人为,问天天不痴。”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他认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内心的平静。这是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也是他对世界的洞察。

“君看松柏受,宁与春风期。”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像松柏一样坚韧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强大。他们不在乎外界的风雨,只等待春天的到来。这是一种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的赞美和对世事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它既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一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