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有贤女,膏沐不加御。
朝惟躬奉养,莫且趣机杼。
曰贤嫁何晚,政坐一贫故。
谁能币聘之,此女非傲妇。
【注释】
东邻:指同在一邑的邻居。膏沐:古代妇女洗头、沐浴用的香膏和美发粉,这里泛指妆饰用品。机杼:织布机。币聘:古时女子嫁与男方之前,由男方给女方送聘礼。
【赏析】
此诗写贫女之怨。全诗语言通俗,情思细腻,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妇女生活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一句“东邻有贤女”,起势不凡,点明题旨,为下文作铺垫。“贤”字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核心。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这位贫女的生活状况,而是通过对比来表现她的贤惠。
第二句“膏沐不加御”紧承上句,以“不”字反衬其贤。“加”是“施于”的意思。“御”是“受之于人”的意思。用“不”、“加”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了这位贫女生活的清苦,从而突出了她的贤慧。
第三句“朝惟躬奉养”,进一步刻画她的形象。“惟”在这里是“唯有、只有”的意思。“躬”即亲自,“奉养”是侍奉父母。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晨她总是亲自侍奉公婆,晚上则回家织布纺纱。“莫”是“夕”的通假字。“趣”是“从事、从事于某事”的意思。“机杼”即织布机。“机杼”二字既写出了贫女的劳动对象,又写出了劳动内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白天她总是忙于侍奉公婆,夜晚则从事于织布纺纱的工作。
第四句“曰贤嫁何晚”,承上启下,表明贫女虽贤而未嫁的原因。这句是说,人们常说贤惠的女子应该及早出嫁,但她却迟迟不嫁,这是为什么呢?“谓”是“说”的意思。“坐”是“因、由于”的意思。“一贫”就是“贫穷”。这两句意思是说,人们常说贤惠的女子应该及早出嫁,但她却迟迟不嫁的原因是因为贫穷的缘故。“谁”字是反问的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币聘”,古时男子送聘财给女子为婚约,后称求婚为“聘”。这两句意思是说,谁能给她送去聘礼,让她嫁给自己呢?“谁”字既是反问语气的表现,也是作者对这位贫女的同情与关切的反映。
最后二句“此女非傲妇”,是对前面四句内容的总结,表明这位贫女并不傲慢无礼,而是贤良淑德。这二句中的“傲妇”,是反衬之笔。
这首诗虽然只是寥寥二十个字,但写得非常精彩,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贤淑的贫家女子的形象,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一形象的社会原因。诗中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