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
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
花宜倚竹妍,阴称巡檐步。
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
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
但取冰玉姿,不遭桃李污。

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

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

花宜倚竹妍,阴称巡檐步。

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

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

但取冰玉姿,不遭桃李污。

注释:

  1. 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
  • 移栽梅树开始时写有诗词,后来开花了再次写成诗歌。
  1. 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
  • 难道只是考虑耳朵和眼睛的利益吗?实际上是因为珍惜梅花的贞洁品质。
  1. 花宜倚竹妍,阴称巡檐步。
  • 花朵适宜靠着竹子显得更加美丽,阳光透过竹林照在地面上,像是在巡行檐下。
  1. 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
  • 有人可能觉得太幽静,因此梅花的果实无法被采摘食用。
  1. 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
  • 我不是烹饪高手,所以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事。
  1. 但取冰玉姿,不遭桃李污。
  • 我只欣赏梅花如冰雪般纯净的姿态,并不希望被桃花李花之类的污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首联两句“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诗人在种植梅花之初便创作了诗句,后来梅花盛开又写下了新的诗篇。这一首中还提到了梅子的问题,诗人认为梅子虽好但难以采摘,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第二联“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则进一步解释了诗人为何如此珍视并赞美梅花。梅花以其高洁、坚韧的品质而著称,诗人正是看到了梅花的这种特性才产生了赞美之情。第三联“花宜倚竹妍,阴称巡檐步”描绘了一幅梅花依靠竹子、在阳光下漫步的美景图,展现了诗人对梅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向往。接下来四句“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则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担忧,担心它不能像桃李那样结出丰硕之果。然而最后两句“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则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他并不关心这些琐事,而是专注于欣赏梅花的美丽。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