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
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
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
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
即事二首 其二
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
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
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
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
注释:
- 废圃失不治:荒废的园子不再打理。
- 委积成荆杞:堆积的杂物长满了荆草和枸杞。
- 何敢问嘉蔬:有什么资格去享受蔬菜呢?
- 亦无马牙齿:也没有马匹的牙齿可以咀嚼。
- 旧闻苦行僧:之前听闻过苦行的僧人。
- 破铛煮糙米:用破旧的铁锅煮糙米。
- 我今颇似之:我现在有点像这样的人。
- 但未除发耳:只是还没有除去头发罢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他居住在一个废弃的园子里,园子里已经荒废很久,没有再被打理。园子里堆积着各种杂草和荆草,还有枸杞。这可能是因为园子长时间没有人管理,植物生长得非常旺盛。
诗人对这位僧人的生活状态表示出了一种同情和理解。他询问这位僧人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但他得到的答复却是“何敢问嘉蔬”,意味着他不敢奢望有好的蔬菜吃。同时,他也注意到僧人并没有马匹来吃糙米,因为马的牙齿已经被磨坏了。
诗中的“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一句,通过对比僧人的简朴生活和诗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苦行僧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而“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表达,诗人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僧人有些相似,但还没有完全放下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废圃、荆杞和糙米的描写,展现了苦行僧生活的艰辛和简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