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雨天忽秋,起我凄其悲。
凄其亦何悲,岁晏霜雪期。
壮志久已谢,白发来及时。
絺绤与裘褐,弃置复营为。
【注释】
- 得雨:得到雨水。
- 凄其:悲痛的样子。
- 岁晏:年老,岁月已晚。
- 壮志:豪迈的志向。
- 絺绤:丝织品。
- 裘褐(hù):毛织品。
【赏析】
《雨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所作组诗中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好雨知时节”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得雨天忽秋,起我凄其悲。”这是说,在得到雨水的时候,天气忽然变得凉爽起来,勾起了我的悲伤之情。这里用一个转折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得到雨水之后,感到心情凄凉、悲伤的情感。
“凄其亦何悲,岁晏霜雪期。壮志久已谢,白发来及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种悲伤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因为到了年老的时候,就像冬天一样寒冷,所以霜雪来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我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头发已经变白,但是时间还来得及,我还可以去努力争取自己的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年老色衰的无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
“絺绤与裘褐,弃置复营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丝织品和毛织品被弃置不用,现在又被重新使用。这里用了一个反衬手法,通过对比丝织品和毛织品的不同用途,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的担忧和期待。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自己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时局的观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淡然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