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卷苍埃,下田积荒稆。
频闻父老叹,似诉车戽苦。
吾乡地犹薄,有类家素窭。
旱繇十日晴,潦自三尺雨。
吏斯靡常祷,神得夸屡许。
近虽略丰稔,曾不厚仓庾。
桑麻籍铢两,门户强撑拄。
往时属初夏,插秧未终亩。
甘膏偶愆候,人意已深阻。
沛然天为赐,翕尔农遂举。
沉忧释阽危,乐事觊安堵。
迨今几何日,所历无废土。
岂惟劳手足,殆欲病腰膂。
早禾穗且实,晚稻花半吐。
更宽经旬虞,当作有岁取。
奈何又觖望,嗟尔复奚补。
云师匪云怠,风伯敢固拒。
烹鹅竟何术,象龙恐非古。
精诚苟潜运,响应犹或俯。
谁能任此责,再拜谢明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新晴游终南过天公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高田卷苍埃,下田积荒稆。
“高田”指的是上田,即地势较高的田地;“下田”指的是下田,即地势较低的田地。“苍埃”是指天空中的灰尘,形容天气非常干燥。“下田积荒稆”是指下田里堆积了许多未成熟的稻谷。
频闻父老叹,似诉车戽苦。
这里描述的是农民们因为旱灾而感到痛苦和无奈。他们通过感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忧虑。
吾乡地犹薄,有类家素窭。
“吾乡”指的是作者的家乡。“地犹薄”是指家乡的土地资源仍然很稀缺。“有类家素窭”是指家乡的情况与自己家的贫困情况相似。
旱繇十日晴,潦自三尺雨。
“旱繇”是指旱灾造成的灾害。“十日晴”是指干旱持续了十天才出现晴天。“潦自三尺雨”是指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
吏斯靡常祷,神得夸屡许。
“吏斯”是指官员们。“靡常祷”是指官员们并不经常祈祷。“神得夸屡许”是指神灵总是答应他们的请求。
近虽略丰稔,曾不厚仓庾。
“丰稔”是指丰收。“仓庾”是指仓库。“曾不厚仓庾”是指虽然丰收了,但仓库却不够用。
桑麻籍铢两,门户强撑拄。
“桑麻”是指桑树和麻草。“籍铢两”是指数量不多。“门户强撑拄”是指家庭困难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
往时属初夏,插秧未终亩。
“属初夏”是指当时是初夏时节。“插秧未终亩”是指插秧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甘膏偶愆候,人意已深阻。
“甘膏”是指甜的油或蜜。“咎候”是指不好的运气或者时机。“人意已深阻”是指人们的心情已经被坏运气所影响。
沛然天为赐,翕尔农遂举。
“沛然”是指丰盛的样子。“天为赐”是指自然的恩赐。“翕尔农遂举”是指农民们因此而得以继续耕作。
沉忧释阽危,乐事觊安堵。
“沉忧”是指深深的忧虑。“释阽危”是指解除了危险。“乐事觊安堵”是指期待着快乐的事情能够顺利实现。
迨今几何日,所历无废土。
“迨今”是指到现在。“几何日”是指多少天。“所历无废土”是指经历了这么多的时间,却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地方。
岂惟劳手足,殆欲病腰膂。
“岂惟”是指不止于。“劳手足”是指劳动过度导致身体疲惫。“殆欲病腰膂”是指甚至可能因此生病。
早禾穗且实,晚稻花半吐。
“早禾穗且实”是指在早稻田里,稻穗已经结满了粮食。“晚稻花半吐”是指在晚稻田里,稻花已经开始绽放。
更宽经旬虞,当作有岁取。
“更宽”是指更加宽敞。“经旬虞”是指经过十天的雨水。“当作有岁取”是指应该会有一年的收成。
奈何又觖望,嗟尔复奚补。
“奈何”是指为什么。“觖望”是指失望。“嗟尔复奚补”是指你还有什么可以弥补的吗?
云师匪云怠,风伯敢固拒。
“云师”是指云神。“匪云怠”是指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拒绝。“风伯敢固拒”是指风神也不敢轻易答应。
烹鹅竟何术,象龙恐非古。
“烹鹅”是指烹饪鹅肉的方法。“竟何术”是指有什么技巧呢?“象龙恐非古”是指像龙一样的形象恐怕不是古人所能做到的。
精诚苟潜运,响应犹或俯。
“精诚”是指真诚的心。“苟潜运”是指如果能够默默运行。“响应犹或俯”是指这种力量虽然存在,但却不一定能够成功。
谁能任此责,再拜谢明府。
“谁”是指谁能够承担这个责任。“再拜谢明府”是指再次向太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