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向何许,贡江与章江。
悠悠异所见,俗变服亦庞。
定迁本中州,来南已殊邦。
况此接荒服,寸心那得降。
【注释】
我行向何许:我的行程通向哪里?。向,往。
贡江与章江:指赣县道中的两条河流,赣为南郡名,县治在今江西赣县;章水亦称赣水,源出大庾岭,流经赣县入赣江;“贡江”即指赣江;“章江”即指章水。
悠悠异所见:悠悠远隔。异所,远离。所见,指眼前的景色和物象。
俗变服亦庞:风俗改变,服装也肥大。
定迁本中州:一定迁移到中原地区。中州指中原,古时以洛阳为中心,称为中州。
来南已殊邦:来到南方已经是一个不同国度的人了。南国,指我国南方,这里泛指南方各地。
况此接荒服:何况现在处于蛮荒之地。荒服,指边远不毛之地。
寸心那得降:我的内心怎能屈服!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任江西途中写给友人的。诗人从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对自己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当时形势的认识出发,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而报国无门的感慨和不平之气。
首句“我行向何许”,诗人开宗明义地点明了此行的目的。“何许”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茫然无措和无所适从,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之情。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复杂的心理。“贡江”与“章江”相望,这是赣县道中的两条河流,也是赣县的两条主要水源,同时也是诗人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贡江”即指赣江;“章江”即指章水。诗人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这条道路可以让他一睹中原地区的风采,并由此表达自己对中原地区的向往之情。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条道路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因为这条道路沿途都是荒服之地,这些地方远离中原,交通不便,民风野蛮,生活条件艰苦,而且气候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对于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接下来两句“悠悠异所见,俗变服亦庞”,则是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思考。“悠悠”一词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这里的“异所见”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见闻感受。诗人在途经赣县道中时,看到沿途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朴素、简约的生活变得奢侈、浮夸,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诗人感到惊讶与不解。而“俗变服亦庞”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原因——人们追求时尚,盲目模仿他人,导致服饰越来越臃肿,变得越来越不适合自己的身材和身份地位。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不正,人们缺乏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定迁本中州,来南已殊邦”,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定迁”二字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像那些古代贤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南已殊邦”则是指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中原地区的百姓,而是身处蛮荒之地,成为了一个不同国家的子民。这句话既是对当前形势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悲愤。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中原地区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描述自己在赣县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对未来的种种期待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深沉的情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