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客怀玉山,有如梓与桑。
地故隶江东,与衢盖邻疆。
自公剖符来,亦既阅雨霜。
非惟衢人安,我民亦小康。
去年旱无收,闾里惊欲惶。
匪藉衢粟输,乌能免流亡。
嗣闻被灾郡,诛赏率亦当。
况于惠比境,于今见何尝。
事虽郁上闻,我民不公忘。
【注释】:
施衢州:指宋朝的施州军,今属湖北省恩施市;
除浙西提刑:授予施州军为“浙西提刑”,即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我客怀玉山:诗人自称客居他地,如在玉山(玉山是江西贵池县的一座山)一样,怀念家乡。
有如梓与桑:比喻施州军像梓树与桑树一样珍贵。
地故隶江东:施州军原隶属于江南东路管辖;
邻疆:相邻的疆界。
自公剖符来,亦既阅雨霜:自从您担任施州军长官以来,已经经历了风风雨雨。
非惟衢人安,我民亦小康:不仅施州人民安宁了,我们这些在外的人也生活安定了。
去年旱无收,闾里惊欲惶:去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老百姓们惊慌失措。
匪藉衢粟输,乌能免流亡:如果不是为了得到施州军的救济,我们怎么能够免除饥馑流亡之苦呢?
嗣闻被灾郡,诛赏率亦当:后来听说受灾的郡县,朝廷对官员的惩罚和奖赏都很公正。
况于惠比境,于今见何尝:何况是在邻近的地区受到您的恩惠,现在看到了您的政绩。
事虽郁上闻,我民不公忘:虽然事情已经上奏朝廷,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却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当时诗人施德操任浙西提刑,赴任途中经过湖北施州军(今湖北恩施)。施州军长官张公亮为了欢迎这位新官,特地设宴饯行,诗人作此诗相赠。
第一首,开头两句点明自己的身份,说自己客居他乡,就像怀念故乡一样想念施州军。接着写自己与施州军的密切关系。“地故隶江东”,施州军原隶属于江南东路管辖;“与衢盖邻疆”,施州军与施州城相邻的疆土。第三句“自公剖符来”,说明施州军长官上任后,施州军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第四句“亦既阅雨霜”,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上任后,已经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如同经历了雨霜一样。第五句“非惟衢人安”,不仅是施州人民生活安定,而且连作者自己等在外的人都安定下来了。第六句“我民亦小康”,说明施州民众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是诗人对施州军长官的祝贺。
第二首,开头三句“去年旱无收,闾里惊欲惶”,是说去年遭受旱灾,老百姓们惊慌失措。第四句“匪藉衢粟输”,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得到了施州军的救济,我们怎么能够免除饥馑流亡之苦呢?第五句“嗣闻被灾郡”,意思是后来听说受灾的郡县,朝廷对官员的惩罚和奖赏很公正。第六句“况于惠比境”,意思是何况是在邻近的地区受到您的恩惠,现在看到了您的政绩。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在处理旱灾问题上,做得很有成效,并且受到了朝廷的褒奖。第七句“事虽郁上闻,我民不公忘”,意思是虽然这些事情已经上奏朝廷,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施州军的恩情。第八句“我民不公忘”,意思是我们这些人不会忘记施州军的恩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
第三首,开头两句“地故隶江东”,意思是施州军原本属于江南东路管辖。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原本就处于江南东路管辖之下,而现在又成为了浙江西路的一个州军。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现在已经成为浙江西路的一个州军了。第四句“与衢盖邻疆”,意思是施州军和施州城相邻的疆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和施州城是相邻的疆土。第五句“自公剖符来”,意思是说从施州军长官担任施州军长官以后,施州军就变得太平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从施州军长官担任施州军长官开始,施州军就开始太平了。第六句“亦既阅雨霜”,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上任后,就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上任后,施州军就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上任后,施州军就变得更加太平了。
第七八句“非惟衢人安,我民亦小康”的意思是指施州军长官上任后,施州民众也安定了下来。第九十句“于今见何尝”,意思是现在施州民众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施州军长官上任后,施州民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施州民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施州军长官也已经安心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施州民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施州军长官也已经安心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施州民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施州军长官也已经安心了。
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施州军长官的敬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