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
故人在何许,山川极吴楚。
大江涌奔腾,重湖互吞吐。
别来书不至,更望诗能寄。
相从志若何,相去有如此。
普天仰何大,一己俯何隘。
胡为自罗网,无事忽投械。
凭高政悠悠,思远忽不收。
归来重有感,立壁成幽幽。
萱丛暗已敛,蕉叶抽未展。
百忧攻余心,舐笔空喁噞。
奉思斯远兄成诗以寄
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
【注释】:
- “丛丛”:形容萱花繁茂的样子。
- “叶叶”:形容芭蕉茂盛的样子。
- “何曾” :怎么曾经?
- “百忧”:比喻许多忧愁烦恼。
- “中心焦”:指内心极度焦虑。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一段文字。诗人在信中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和忧虑,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描绘庭前庭外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奉思斯远兄成诗以寄
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
何曾百忧释,但觉中心焦。
【注释】:
- “丛丛”:形容萱花繁茂的样子。
- “叶叶”:形容芭蕉茂盛的样子。
- “何曾” :怎么曾经?
- “百忧”:比喻许多忧愁烦恼。
- “中心焦”:指内心极度焦虑。
【赏析】:
这是第一段,描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慨。诗人看到庭院里盛开的萱草和芭蕉,联想到远方的朋友可能也有类似的感受,因此感到内心的焦虑更加强烈。
故人在何许,山川极吴楚。
大江涌奔腾,重湖互吞吐。
【注释】:
- “故人”:指的是远方的朋友。
- “山川”:这里泛指地理环境。
- “吴楚”:指吴地、楚地,古代地名。
- “大江”:指长江。
- “重湖”:指洞庭湖等湖泊。
【赏析】:
这是第二段,描述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想知道远方的朋友现在身在何处,同时感叹自己身处山水之间,却无法与朋友相见。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别来书不至,更望诗能寄。
相从志若何,相去有如此!
【注释】:
- “相从”:意指共同行动或相处。
- “志”:这里指共同的目标或志向。
【赏析】:
第三段,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对方能够回信或者写诗给他,以缓解他的思念之苦。同时他也在反思自己的志向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因为距离而产生了差异。
普天仰何大,一己俯何隘。
胡为自罗网,无事忽投械。
【注释】:
- “普天”:整个天空。
- “仰”:仰望。
- “罗网”:比喻束缚、限制。
- “投械”:投掷武器。
【赏析】:
第四段,诗人表达了对于自我束缚的无奈和困惑。他认为自己就像被困在罗网之中一样,没有任何机会逃脱。然而他却突然想到了投械这一行为,似乎又找到了一丝自由的感觉。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感到十分困惑和苦恼。
凭高政悠悠,思远忽不收。
归来重有感,立壁成幽幽。
萱丛暗已敛,蕉叶抽未展。
百忧攻余心,舐笔空喁噞。
【注释】:
- “凭高”:站在高处。
- “幽幽”:幽深的样子。
【赏析】:
第五段至第八段,诗人在归途中有所感悟,写下了这些诗句。他感叹自己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他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否应该像竹子一样挺拔向上,而不是被世俗所束缚。此外,他还在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内心充满忧虑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远方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