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
频年走道路,一饥累其身。
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
俯仰苟不愧,此心犹昔人。
【注释】
论诗寄硕父: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讨论诗歌。五首:指《与陈子昂书》中提及的“论诗三首”。其一:第一首。诗人:作者自己。例多穷:一般说来,读书人往往穷困。我穷:我为什么贫穷?因:原因。频年走道路:几年来奔走于道路之间。一饥累其身:一年到头饥饿,连身体都累坏了。箪瓢(dān piáo):用箪盛饭,用瓢舀水。箪食器名,瓢是汲水用具,泛指生活清贫。非福:不是福分。天理元自均:天理本来就是公平的。俯仰苟不愧:低头看,抬头望,只要无愧于心,就无所畏忌。此心犹昔人:我的心意还像古人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与陈子昂书》中提到了“论诗三首”,即《与东方左使、右使书》、《与魏处士书》和《与宋参军书》,其中第一首就是这首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诚挚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诗人通常都会贫穷,那么我为何也会如此呢?这是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一种感慨。
“频年走道路,一饥累其身。”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于道路之间,一年到头都在饥饿中度过,连自己的身体都累坏了。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无奈和辛酸的描述。
“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虽然我们生活清贫,但天理却是公平的。这里的“箪瓢”指的是诗人所住的简陋住所,而“天理”则是指天地之间的法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天理的认同,认为无论贫穷与否,都应该坦然面对。
“俯仰苟不愧,此心犹昔人。”只要我们低头看,抬头望,只要无愧于心,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这里的“俯仰”指的是上下观察,而“此心”则是指自己的内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坚定,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困境的一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保持一颗平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