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千万山,何许为吾栖。
深林与丰草,本自麋鹿宜。
长安冠盖场,谁识杜拾遗。
日赴郑老饭,未救方朔饥。
如我何如人,飘然亦天涯。
买舟今日归,已恨作计迟。
山川旧曾经,所至皆依依。
共载得王蔡,何乐其如之。
但恨诗豪人,先我浮春溪。
眼中清绝处,收拾随以西。
遂令我笔端,失去温润姿。
衢州法曹君,句成亦多奇。
会当一快读,遣此别后思。
人生离合间,可喜更可悲。
但泛石室酒,万事端能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炼字。此诗共八句,可分两段: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在船上见景生情;后四句为第二段,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第一段,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及心境。“江南千万山”,以夸张的手法写江南山水之多。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心中不禁感慨:“何许为吾栖。”这里既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居处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次句写深林丰草,本是麋鹿宜居之处,却成了诗人栖息之所,这正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三句写长安,诗人用“冠盖场”比喻朝廷权贵的聚集之地,而“谁识杜拾遗”,则说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诗人的抱负。“日赴郑老饭”,意思是每天按时去拜访老朋友郑某吃饭。“未救方朔饥”,意思是没有帮助到方朔(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解除饥饿之苦。这两句写出诗人的孤独和落寞。第四句用反诘语气强调诗人的飘然独立,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如我何如人”,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自问,表示自己与一般之人不同,是超脱的。第五句“飘然亦天涯”,进一步表明自己与一般人的不同,是超脱的。第六句“买舟今日归”,说明诗人已经决定离开此地。“恨作计迟”,是说自己当初做官时就应该辞官回家,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离开,现在后悔莫及。“山川旧曾经”,指自己曾在这些地方做过官,因此熟悉这里的山水。“所至皆依依”,写出诗人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第七、八句写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勉励。“共载得王蔡”,王、蔡都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何乐其如之”,“其”,代词,指代王、蔡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这样在一起,不如各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恨诗豪人,先我浮春溪”,意思是遗憾自己的才华不及别人,不能像别人那样乘着春天的溪水顺流而下。“眼中清绝处”,指自己所见到的清澈秀丽的地方。“收拾随以西”,收拾起自己的思绪,向西边走去。这两句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遂令我笔端,失去温润姿”,写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衢州法曹君”,指张籍的朋友崔伯易(衢州法曹)。崔伯易曾给张籍写信说,他的诗才出众,希望张籍能够给他寄去一些诗稿。“句成亦多奇”,张籍在《送张功曹》一诗中写道:“汝阳张仲甫,学问辅嗣公。道业凌二李,门墙耸四龙。文光犹耀众,名位已参宗。不谓穷达异,相知今始同。且无青蝇污,终有白鸥风。富贵吾自有,文章君莫攻。”可见崔伯易的赞赏之词。“会当一快读,遣此别后思”,意即崔伯易会高兴的读我的诗稿,让我放心,不要为我担心。“人生离合间”,意为人生离别相聚是常有的事。结尾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泛石室酒”,泛指饮酒作乐。“万事端能齐”,意即万事都能如意。

【答案】

(1)江南千万山,何许为吾栖。(“何许为吾栖”是作者当时的心情,他不愿做官,想回到家乡过隐居生活。)

(2)深林与丰草,本自麋鹿宜。

(3)长安冠盖场,谁识杜拾遗。

(4)日赴郑老饭,未救方朔饥。

(5)如我何如人,飘然亦天涯。

(6)买舟今日归,已恨作计迟。(“买舟”是诗人辞官回家的原因。)

(7)山川旧曾经,所至皆依依。(“依依”是诗人对家乡的感情。)

(8)共载得王蔡,何乐其如之。(“王蔡”是诗人的朋友。)

(9)但恨诗豪人,先我浮春溪。(“诗豪人”是诗人的朋友崔伯易。)

(10)眼中清绝处,收拾随以西。(“眼中清绝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11)遂令我笔端,失去温润姿。(“温润姿”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12)衢州法曹君,句成亦多奇。(“法曹君”是崔伯易。)

(13)会当一快读,遣此别后思。(“会当一快读”是崔伯易的赞扬之意。)

(14)人生离合间,可喜更可悲。(“离合间”是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15)但泛石室酒,万事端能齐。(“石室酒”是诗人对朋友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