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飒飒断复来,间作隐隐兼出雷。
田家作苦乐不哀,拔秧插田政时哉。
谁知有客洞庭上,船破篷疏蔽无障。
何如雨笠与烟蓑,相逐田伴歌田歌。
注释:
- 雨声飒飒断复来,间作隐隐兼出雷。
翻译:雨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像雷声那样响亮。
- 田家作苦乐不哀,拔秧插田政时哉。
翻译:农民种田很辛苦,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悲伤。他们忙于插秧、拔秧,正是农忙的时候。
- 谁知有客洞庭上,船破篷疏蔽无障。
翻译:谁能想象有位客人正在洞庭湖上行走?他的船已经破了,篷子稀疏地挂在那里,没有遮挡物。
- 何如雨笠与烟蓑,相逐田伴歌田歌。
翻译:那又怎样呢?不如戴上雨帽和烟斗,和农民一起唱歌跳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田家行》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辛苦生活的同情。
全诗以“雨声”开头,描绘了雨天的景色和声音。然后,诗人转而描写农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他们在田里辛勤劳作,尽管条件艰苦,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伤或抱怨。他们忙于插秧、拔秧,这是农忙的季节。
诗人转向描述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他正独自在洞庭湖上行走。他的船已经破旧不堪,篷子稀疏地挂在那里,没有遮挡物。这反映了他的处境和遭遇。
诗人以一种反讽的语气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又怎样呢?”然后,他建议农民们应该戴上雨帽和烟斗,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这是一种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鼓励,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心。同时,它也展示了杜甫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