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相从不知乐,别去悬知顿牢落。
一旬两诗三附书,底事来音向人邈。
知君去住良关意,养节忍穷非失计。
如君岂得终布衣,会有高名耀斯世。
我居正在千山底,落叶填门吹不起。
薄醪纵有不敢醉,留待君来相料理。
惠然过我今其时,篱下菊香惊早衰。
南山石老有梅树,要君分韵共哦诗。
【注释】
屡遗公择书:屡次写信给王公择。
寄以诗:把诗送给他。
成父弟书云:书信中说成父弟(即王公择)想要过来找我。
相从:相伴,一起。
乐:快乐。
悬知顿牢落:悬想一下就要别离了。
一旬两诗三附书,底事来音向人邈:一个月写了三封信,到底什么原因使来信的人那么遥远?
养节忍穷非失计:修养节操、忍耐贫困并不是失策。
如君:像你。
终布衣:最终成为平民百姓。
千山底:指隐居之地。
留待君来相料理:等你回来我们再好好谈一番。
惠然过我今其时:你今天能惠临我的家吗?
篱下菊香惊早衰:篱下的菊花香气让人感到凋零已晚。
南山石老有梅树,要君分韵共哦诗;南山的石头虽然年久风化,但是山上还有梅花,我要你与我一起吟咏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与朋友王公择在一次偶然的相逢中相识,结伴同行,共同游赏山水。但不久就因政治原因而分别,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惜别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写与朋友相逢后,作者曾写信去问候他的生活情况。“公择”是作者的朋友名。
颔联写自己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偏僻之地,心情十分抑郁,所以思念友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颈联回忆过去与友人在一起时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无限惆怅。“一旬两诗三附书”说明作者与友人书信往来频繁,但友人回信很少,所以作者才感到“来音向人邈”。
此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约定下次相聚时,要一同吟咏诗歌,以此来排遣离别之苦。此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表现出他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