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绤。
浮生几寒暑,大半是行役。
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
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
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
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
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
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

八月十二日发潮

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绤。

浮生几寒暑,大半是行役。

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

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

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

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

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

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八月十二日出发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绤。
    (来犹念衾裯,意为来到此地还怀念着床上的被褥;去已谢絺绤,意为离开这里已经换上了轻薄的夏衣。)
    赏析:这里的“衾裯”和“絺绤”都是指衣物,诗人在这里用它们来代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2. 浮生几寒暑,大半是行役。
    (浮生几寒暑,意为短暂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寒冷和炎热;大半是行役,意为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中奔波劳碌。)
    赏析:这里的“浮生”和“行役”都代表着人生的短暂和艰辛,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3. 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
    (长安冠盖地,意为繁华的都市中到处都是权贵之人;难著山林客,意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保持自己的本心和清静。)
    赏析:这里的“长安”是指当时的京城长安,象征着权力和繁华。而“山林客”则代表着隐居者和隐士,他们往往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繁华世界的无奈和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

  4. 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
    (虽云住连月,意为虽然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归梦无废夕,意为即使有梦想也不必担心被打扰。)
    赏析:这里的“住连月”和“归梦”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虽然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但他的心仍然在家乡,所以他的梦想也没有被打扰。这种情感和想法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5. 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
    (扁舟落吾手,意为小船落入我的手中;旧路渐可识,意为逐渐熟悉了这条老路。)
    赏析:这里的“扁舟”是指小船,象征着诗人的旅程和探索。而“旧路”则代表着诗人熟悉的道路和环境。当小船落入他的手中时,他开始逐渐熟悉这条老路,这表示了他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6. 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
    (迎潮初荡桨,意为迎接海潮时开始划桨;晚日旋挂席,意为太阳西下时收起船帆。)
    赏析:这里的“迎潮”和“挂席”都代表着航行的动作。在迎接海潮的时候,诗人开始划桨;在太阳西下的时候,他收起船帆,准备休息或者继续航行。这样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7. 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
    (如鱼离罗网,意为像鱼一样跳出了罗网;如马脱羁絷,意为像马一样摆脱了缰绳束缚。)
    赏析:这里的“罗网”和“羁絷”都是比喻,分别代表了束缚和限制。诗人用鱼和马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束缚的反抗。他希望像鱼儿一样跳出罗网,又像马一样挣脱缰绳,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8. 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
    (回首钓台高,意为回头望去钓台显得更高;清风明可揖,意为清爽的风可以让人拥抱。)
    赏析:这里的“钓台”是古代的一个名胜古迹,诗人在这里回首往事,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清风明可揖”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认为大自然的清新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让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