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风乱林影,林月漾溪光。
宿鸟无安止,飞鸟为敛芒。
儿曹从杖屦,老子废杯觞。
谁谓时方暑,端疑候已凉。

注释:

溪风乱林影,林月漾溪光。

溪风扰动了树林的影子,月光映照在溪流上。

宿鸟无安止,飞鸟为敛芒。

夜幕降临,鸟儿们不再停留,而飞翔的鸟儿却收敛羽翼准备过冬。

儿曹从杖屦,老子废杯觞。

孩子们跟随父亲的脚步,我则拄着拐杖,喝着酒杯,悠然自得。

谁谓时方暑,端疑候已凉。

谁说夏天正热,我怀疑冬天已经来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年老体衰、时序变迁的感慨。

第一句“溪风乱林影,林月漾溪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溪边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树林的影子,月光倒映在溪水中,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这里的“乱”字生动地描绘出风的轻拂和影子的摇曳,给人以美感。同时,“漾”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在溪水上的波动,使这幅画面更加生动。

第二句“宿鸟无安止,飞鸟为敛芒”则转向了动物的活动。夜晚降临,鸟儿们不再停留,而是纷纷飞向远方,准备过冬;而那些飞鸟则收起翅膀,准备过冬。这里的“无”字和“为”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现出鸟儿们的行动,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第三句“儿曹从杖屦,老子废杯觞”,则是对作者自己的描写。孩子们跟随着父亲的步伐,而我则拄着拐杖,喝着酒杯,悠然自得。这里的“儿曹”指的是孩子,而“老子”则是作者自称,表示自己已是垂暮之年。这句诗既体现了与孩子一起游玩的快乐时光,又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尾句“谁谓时方暑,端疑候已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思考和感叹:谁说现在正是炎热的季节?我却觉得冬天已经来临。这里的“谁谓”和“端疑”都是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疑惑和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鸟儿、树木等生物的活动及其所处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个人感受的表达,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