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疑无地,知时复过时。
梅花遍南峤,雪岭亘西陲。
兔狡犹迷窟,禽偪讵立枝。
摧颓如我者,萧瑟欲胡为。
【注释】蕃同之五首:作者为蕃同,诗中“蕃同”即指此。蕃同是唐代人,曾任尚书右丞。这首诗是他任宰相时的所作。蕃同字子美,号香山居士,又号醉翁,唐末诗人。
蕃同之五首其二:第二句“知时复过时。”知,认识、知道;时,时机。这句意思是说,我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抓住时机,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时机。时,指机会;复,再。
梅花遍南峤:梅花遍布南边的地方。南峤,泛指南方的高山峻岭。
雪岭亘西陲:雪岭连绵到西边边境。雪岭,绵延的雪山。亘,横贯。西陲,西边边远地区。
兔狡犹迷窟,禽偪讵立枝:兔子狡猾而难以捉到,鸟儿被逼迫而无法站立在树枝上。狡、逼,都表示被迫的意思。
摧颓如我者,萧瑟欲胡为:像我这样衰老的人,在风雪之中,感到凄凉萧条,不知该如何面对。摧颓,衰败;摧颓如我者,衰败的样子。萧瑟,形容风吹的声音,也形容草木摇落的样子;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泛指边远地区或异族。
【赏析】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蕃同的作品。蕃同(约805年—884年),字子美,号香山居士、醉翁,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晚唐诗人,大中初,擢进士第,累迁左拾遗、翰林院学士,仕至兵部郎中、集贤殿大学士,世称蕃同先生、蕃同学士。著有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四卷。蕃同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咏雪诗,就是蕃同用雪来比喻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
第一段开头“平地疑无地”,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景象来抒发一种感情:在茫茫的雪地上,似乎已经看不到自己的足迹,这是多么的迷茫啊!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迷茫、困惑的。
中间三句“梅花遍南峤,雪岭亘西陲”,是对前面“平地疑无地”的具体描写。南峤和西陲都是地名,分别指的是南方的山峰和西边的边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南边和西边的高峰上,梅花盛开,覆盖了整个大地。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无奈的。
接下来的一句“兔狡犹迷窟”,则是对前面的进一步描写。狡、迫都表示被逼迫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狡猾的兔子依然被束缚在一个洞穴里,无法逃脱。这句诗中的兔子,其实是诗人自喻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迷茫。
最后的一句“禽偪讵立枝”,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偪,逼迫;讵,难道;立,站立;枝,树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被逼迫的鸟儿无法站立在树枝上,只能四处乱飞。这句诗中的鸟,也是诗人自喻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无奈和无助。
最后两句“摧颓如我者,萧瑟欲胡为”,则是对前面的总结和升华。摧颓,衰败;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我现在这样的人,在风雪之中,感到凄凉萧条,不知该如何面对。诗人此时的心情是绝望、失落的。
这首诗是蕃同用雪来比喻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