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青源下,宜春起作州。
风声故习熟,治政得优游。
意见宁当出,江山自足留。
端能不嫌客,准拟系归舟。
【注释】
青源: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起作州:指从宜春起任刺史。风声:比喻舆论。故习熟:旧有名声。宁当出:不要提出意见。优游:宽缓自得。意见宁当出:指不必过于拘泥于成见。江山自足留:指江山自有其固有的美,用不着多言。端能不嫌客:意思是自己能够做到不嫌弃客人。准拟系归舟:准备把船系在岸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周袁州赴宜春任刺史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朋友在宜春任职时,要宽以待人,不要过于苛求,要宽缓自得,不要过于拘泥于成见,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过于计较是非,同时,也不要嫌弃客人(即自己的同僚、下属),而应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朋好友。最后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的本意,即不要嫌弃客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当作知己,把自己看作是客人的朋友。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首句“家住青源下”,是说诗人的家乡在青源山下。次句“宜春起作州”,则说明他是由宜春起任刺史。这两句既交代了诗人的家世和官职,又点出了宜春这个地理位置。这样,读者对宜春这个地方就会有所了解。三、四两句,写到了宜春的风土人情。由于诗人的家就在青源山下,所以他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这里,“故习熟”三字,表明他与宜春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对宜春的风土人情也很熟悉。同时,“治政得优游”一句,又写出了他担任宜春刺史后治理政事时的从容自如、悠闲自得的态度。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宜春山水风光的秀美。“意见宁当出”,意思是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这是因为宜春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那就大错特错了。“江山自足留”,则是说宜春的山水风光本来就很美,用不着过多地夸赞它。这里的“江山”,既是实指宜春的山川大地,又是虚指宜春的美好风光。
七、八两句,又回到了送别的话题上来。“端能不嫌客”,意思是自己能够做到不嫌弃客人。因为宜春是个美丽的地方,所以人们自然会把诗人当作贵宾来看待,而诗人自己也会视他们为自己的亲人。“准拟系归舟”,则是诗人的一席肺腑之言。意思是准备把他的船系在岸上。这是因为诗人知道宜春是个美丽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所以才会依依不舍地要把船系在宜春的岸上。
全诗通过对宜春山水风光的描写和对诗人送别之情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诗人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