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禁江城昼色阴,可怜寂寞读书身。
风霜虐命四五载,雨露润民三百春。
雁落愁声唯送泪,马驰怨迹岂成尘。
如今不独桐江上,新著羊裘又一人。
【注释】
郊行即事四首 其四:在郊野中行走,见到眼前的景色。即:就是。
云禁江城昼色阴:云雾笼罩着江城,白天也显得阴暗。
可怜寂寞读书身:可怜地感叹我那寂寞的读书人。
风霜虐命四五载:受尽了风霜之苦,已经有四五年了。
雨露润民三百春:滋润和养育了老百姓三百年春天。
雁落愁声唯送泪:像孤雁哀鸣那样的声音,只有能传达我的哀伤。
马驰怨迹岂成尘:骏马奔驰的足迹,岂能化为尘埃。
桐江:指桐庐江,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新著羊裘又一人:新披上羊皮衣,独自一个人。
赏析:
诗题“郊行即事四首”为一组组诗。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诗人自江州司马改任袁州刺史时所写。这是第四首,描写的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在桐庐江一带的所见所感。
开头二句点出时间是在秋天,天气阴沉,诗人感慨自己被贬后孤独寂寞的心情。“可怜”,可惜;“寂寞”,这里指心情孤单、凄凉;“读书身”,指读书人的身份。
中间两句,作者把笔锋转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他写道:“风霜虐命四五载”,意思是风霜之害已经折磨了他四五年之久;“雨露润民三百春”,意指雨水滋润了百姓的生活。“虐命”,“滋民”,都指风霜之害对百姓造成的伤害。
“雁落愁声唯送泪”,是说雁群排成的队形就像人的哀伤之声,只能将诗人的眼泪送出万里之外。“愁声”、“泪”,都形容自己的悲伤之情。
最后二句,诗人用“马驰”和“怨迹”两典来表达自己的愤激心情。“马驰怨迹岂成尘”的意思是骏马奔驰的足迹怎么能变成尘土?而“恨迹”却变成了尘土,则意味着诗人的愤懑之情已化为尘土,不能复生。“恨迹”,比喻诗人心中的愤懑之情。
尾联“如今不独桐江上,新著羊裘又一人”的意思是:如今我不再是桐江上的一人了,而是又添了一位披着羊皮大衣的人,也就是说,诗人现在又成了朝廷中的一员了。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幸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自己虽遭贬谪仍不忘报国之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