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残民少,君王何日归。
不知秋后雁,犹得向南飞。

偶成

郡国残民少,君王何日归。

不知秋后雁,犹得向南飞。

译文:

郡国中的百姓已经所剩无几,不知何时君王才能归来?
不知道秋天之后的北行大雁,是否还能向南飞翔。

赏析:

《偶成》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与关切。诗中通过描述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责任的呼唤。

首句“郡国残民少”,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凋敝。郑思肖用“残民少”三字,形象地描绘出国家在战乱之后民不聊生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之感。这里的“郡国”指的是整个国家,而“残民少”则意味着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这样的开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后面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君王何日归”,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何时君王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恢复往日的安宁。这句话既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君主责任的认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希望君王能够回归,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定和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秋后雁,犹得向南飞”,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另一种表达。秋天过后的大雁南飞,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大雁能否顺利南飞,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句诗以大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和人民现状的描绘,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展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国家情怀和人文关怀。郑思肖通过这首《偶成》,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与关切,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偶成》这首诗不仅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历史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