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喧喧杂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其内容主要表达的是对于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感悟。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巢父洗耳图:此诗以“巢父洗耳”为题,表达了对巢父这一古代隐士的崇敬之情。巢父,传说中的上古人物,据说他隐居在深山之中,不问世事,过着清苦的生活。而“洗耳”一词,则暗示了作者对巢父高洁品质的仰慕。
万事喧喧杂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纷扰喧嚣的世界里,细细品味巢父的高洁品质。这里的“喧喧杂响”指的是世间的纷扰和嘈杂,而“细参”则是细细体会、仔细思考的意思。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巢父这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 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
-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像巢父那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才能真正达到不被外界喧嚣所干扰的境界。这里的“半掬溪边水”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纯净,象征着心灵的澄明。而“教君耳不聋”则是希望读者能够像溪水一样,不受外界噪音的侵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巢父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品德来自于内心的清净和坚定,而不受外界的干扰。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洗耳”一词更是寓意深远,象征着诗人对于摒弃世俗纷扰、追求内心清净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