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霾阴昼蚀光,野浮冤气白冥茫。
世无圣主天应哭,时有忠臣国不亡。
万刃攒身终莫变,一诚铭骨岂能忘。
休嫌重复叨叨说,未奏肤公正断肠。

【译文】

太阳被遮蔽,黄道上阴霾重重,日食发生时,白气茫茫一片。在世间没有圣明的君主,上天也会哭泣;有时虽有忠臣在位,国家也不会灭亡。刀剑丛集于身终不能变,一诚铭刻骨头岂能忘记?不要嫌说这些话太琐碎,未奏肤公正是伤心断肠。

【注释】

八砺三首:这是一首七律诗。砺,磨刀石,喻指磨砺自己。三首,泛指多篇作品。

黄道霾阴昼蚀光,野浮冤气白冥茫:太阳被遮蔽,黄道上阴霾重重,白气茫茫一片。

世无圣主天应哭,时有忠臣国不亡:世间没有圣明的君主,上天也要为之哀叹;有时虽有忠臣在位,国家也不会灭亡。

万刃攒身终莫变,一诚铭骨岂能忘:刀剑丛集于身,终于不能改变;一诚铭刻骨头,岂能忘记。

休嫌重复叨叨说,未奏肤公正断肠:不要嫌弃我说得太多,因为我还没有奏肤公正断肠。肤公,晋代羊祜死后,其子羊琇向武帝请求将他葬于先师孔子墓旁。武帝不同意,羊琇说:“陛下若不信臣父有至德之言,请以臣父比于古之烈士。”帝乃许之。

赏析:

这首诗为七律诗。诗中“八砺三首”指作者自题的《八砺》。《八砺》作于元和七年(812年)秋,当时诗人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第一联写太阳被遮蔽,黄道上阴霾重重,白气茫茫一片。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黄道”,即太阳所经之路。古人迷信认为,日月五星运行的轨道都是用玉牒刻着的文字写成的,所以称为“黄道”。二是“天应”,即上天要为之哀叹。“冤气”、“冥茫”都是指白茫茫一片的雾。

第二联写世上没有圣明的君主,上天也要为之哀叹;有时虽有忠臣在位,国也会亡。这里也有两个典故。一是“天应”,即上天要为之哀叹;二是“忠臣”和“国亡”。

第三联写虽然刀剑丛集于身而终究不能改变;一诚铭刻在心中,岂能忘记。

第四联写不要说我说得太多,因为我还没能把国家的是非分清。“肤公”,晋代羊祜死后,其子羊琇向武帝请求将他葬于先师孔子墓旁。武帝不同意,羊琇说:“陛下若不信臣父有至德之言,请以臣父比于古之烈士。”帝乃许之。

第五联是说自己的话很多,但是还未能够把国家的是非分清。“休嫌”,意思是不要说我说得太多,也不要嫌弃我说得太多。

最后一句“未奏肤公断肠事”,是说自己还没有像晋代羊祜那样把国家的是非分清过。

全诗通过咏怀抒慨,抒发了作者对朝政的不满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