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
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
听履馀荣在,牵裾旧事空。
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
【注释】
天夺悲杨绾(yǎn),人亡怆魏公:天意夺去了悲伤之人,人死了又令人哀伤。悲杨绾,指唐代诗人杨炯。杨炯曾任中书舍人,因得罪武三思,被诬陷谋反,下狱被杀,终年四十七岁。魏公,指唐宰相裴度。裴度曾与宦官勾结,排挤忠良,为人所不齿。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我总怀疑仁者的寿命长,还希望正直大臣的风范能流传下来。听履馀荣在(yúróng zài),牵裾旧事空:听说他当年高官厚禄还在,但那些旧事已经成了虚妄之言了。履,通“禄”。
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只有你的姓是汉朝的司隶,你的行为让世人知道你是忠臣。司隶,东汉末年设置的监察官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杨炯的诗。作者对杨炯一生遭遇十分感慨,并对其人品和节操给予很高的评价。全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敬爱之情。
首联点出杨炯死因,以感叹之语起笔,既表明了自己对杨炯的同情,又表现了对裴度的鄙夷。此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杨炯的哀悼之情。
颔联由人及己,言自己常怀忧国之志,而当政者却有悖于这种精神。此为自谦之语,表现出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正直官员的怀念和期望。
颈联抒发了自己对杨炯忠诚耿直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此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杨炯忠诚、刚直不阿的品质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尾联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此两句通过回忆杨炯生前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杨炯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