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命膺长发,鸿图本慎徽。
八方星拱极,四海日升晖。
旧典增咸秩,弥文示表微。
圣时均玉烛,天统正璿玑。
南极迎阳复,阴泉候气归。
积高常眷顾,昭孝每毋违。
羽卫来双阙,和銮并六飞。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帐殿层城暮,金波列宿稀。
严更虚夜鼜,雕辇下彤闱。
广乐千人唱,升烟万目睎。
众神知受记,象物竞来依。
陟降兼明察,圆方比范围。
送音仍鬻鬻,畀福想霏霏。
霈泽苏群动,春阳畅墐扉。
庆深周揭厉,感极至歔欷。
多士参鸣玉,微生厕皂衣。
肃雍瞻帝武,奉引近天威。
儒馆鹓鸾旧,长谣锦绣辉。
因知子云赋,何足颂巍巍。
我们来逐句解读《次韵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这首诗:
- 骏命膺长发,鸿图本慎徽。
- “骏命”意味着崇高的使命;“膺长发”可能指代着长寿和繁荣。
- “鸿图”指的是宏伟的蓝图或大的计划;“本慎徽”意指始终谨慎行事,确保其完美无瑕。
- 八方星拱极,四海日升晖。
- “八方星拱极”描述的是八方的星星汇聚于极点,象征着四面八方的支持和聚焦。
- “四海日升晖”则是指天下所有的方向都有光明升起,意味着国家的兴旺发达。
- 旧典增咸秩,弥文示表微。
- “旧典”指的是传统的礼仪制度;“增咸秩”表示这些旧有的传统被赋予新的尊严。
- “弥文示表微”中的“弥”“表”,都强调了一种提升、展示的过程。
- 圣时均玉烛,天统正璿玑。
- “圣时”指的是神圣的时代;“均玉烛”形容和谐统一如同玉石制成的灯台。
- “天统正璿玑”中的“天统”可能指的是一种天然的秩序或者天命的安排,而“正璿玑”则是指北斗七星,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与平衡。
- 南极迎阳复,阴泉候气归。
- “南极”可能指的是北极星,代表着北方的方位;“迎阳复”则表达了迎接阳光回归的意愿。
- “阴泉候气归”可能是指地气在夜晚的聚集或等待。
- 积高常眷顾,昭孝每毋违。
- “积高”可能指的是积累的高位或高度;“常眷顾”表示经常受到关注和照顾。
- “昭孝”意为弘扬孝道;“每毋违”则是强调遵循孝道的重要性,不违背。
- 羽卫来双阙,和銮并六飞。
- “羽卫”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来双阙”描述了仪仗队的壮观场面。
- “和銮并六飞”中“和銮”可能指的是和谐的音乐声;“并六飞”则描绘了六匹马同时飞奔的景象。
-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 “风霆”通常指的是风雨雷电的力量;“齐命令”表示一致服从命令。
- “龙虎会旗旂”可能是描述两军相遇或英雄会战的情景,象征着力量的集结。
- 帐殿层城暮,金波列宿稀。
- “帐殿”可能指的是帐篷般的宫殿;“层城暮”描述了黄昏时分层层叠叠的高塔映衬下的景色。
- “金波列宿稀”中的“金波”可能是指夕阳下的金色光辉;“列宿稀”则表达了天空中星星的稀疏。
- 严更虚夜鼜,雕辇下彤闱。
- “严更”指的是夜晚的守卫人员;“虚夜鼜”描绘了夜间寂静无声的情景。
- “雕辇下彤闱”中的“雕辇”可能指的是华丽的马车;“彤闱”可能是指红色的门扉,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 广乐千人唱,升烟万目睎。
- “广乐”指的是盛大的乐曲;“千人唱”描述了乐队演奏的规模。
- “升烟万目睎”中的“升烟”指的是升起的烟雾;“万目睎”则形容众人的目光聚焦于此。
- 众神知受记,象物竞来依。
- “众神知受记”指的是神灵知晓并记住了这一切;“象物竞来依”描述了各种形象和物品争先恐后地来到此处。
- 陟降兼明察,圆方比范围。
- “陟降”指的是上下移动或进退的意思;“明察”表示洞察一切。
- “圆方比范围”中的“圆”和“方”都是形状的描述;“比范围”则可能是指比较各自的界限或范围。
- 送音仍鬻鬻,畀福想霏霏。
- “送音”可能指的是传递声音;“仍鬻鬻”描述了声音持续不断的样子。
- “畀福想霏霏”中的“畀”是给予的意思;“想霏霏”则形容希望像细雨一样滋润万物。
- 霈泽苏群动,春阳畅墐扉。
- “霈泽”指的是大量的雨水;“苏群动”描述了雨水使万物复苏的情景。
- “春阳畅墐扉”中的“墐扉”可能是指紧闭的门扉;“春阳畅”则形容春天的阳光明媚。
- 庆深周揭厉,感极至歔欷。
- “庆深周揭厉”中的“揭厉”可能是指振奋或努力的意思;“庆深”则表示庆祝的意义深远。
- “感极至歔欷”中的“歔欷”描述了极度悲伤或感动的情绪。
- 多士参鸣玉,微生厕皂衣。
- “多士”可能指的是众多贤才;“参鸣玉”描述了他们一起发出美妙的声音或言论。
- “微生”指的是普通的百姓;“厕皂衣”则可能是指穿着皂色衣服的人们。
- 肃雍瞻帝武,奉引近天威。
- “肃雍”可能是指庄严有序的样子;“瞻帝武”描述了瞻仰皇帝的威严。
- “奉引近天威”中的“奉引”可能是指引领或引导;“近天威”则形容靠近皇帝的权威。
- 儒馆鹓鸾旧,长谣锦绣辉。
- “儒馆”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者或学者的居所;“长谣锦绣辉”中的“长谣”可能是指悠扬的吟唱;“锦绣辉”则形容华丽而有光彩。
- 因知子云赋,何足颂巍巍。
- “子云赋”可能指的是汉代司马相如的赋作品;“何足颂巍巍”中的“何足”表示不值得称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