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水中蒲,秀色宜三春。
常苦秋气早,飘飘悲路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青青水中蒲”,写水边新长出的蒲草。青翠欲滴,生机勃勃。诗人从视觉角度入手,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
“秀色宜三春”,突出了蒲草生长旺盛的特点。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诗人抓住春季这个特点,写出了蒲草生机勃勃的特点。这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季节的点染,表现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景象。
“常苦秋气早”:诗人看到满池碧绿的蒲草,不禁想到秋天已到,而蒲草却长得茂盛,因此感到惋惜,心中不免惆怅。这一句是说蒲草在秋风来临之前便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可见蒲草之茂盛。
“飘飘悲路人”,以“飘飘”“悲”二字来渲染秋风吹动蒲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情。这里的“悲”并非悲哀之意,而是借指那飘落的叶子,暗示着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答案】
译文:水中新长的蒲草绿得发亮。蒲草在春天长得最好。可是如今已是初夏时节,我常常为蒲草的生长而感到惋惜。
赏析:
首联“青青水中蒲,秀色宜三春”。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抓住蒲草生长旺盛的特点,用“青青”、“宜”等词语加以赞美,并巧妙地把“秀色”与“三月”联系起来,使读者联想到春天的景色。
颔联“常苦秋气早,飘飘悲路人”。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时间的变化,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悲”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