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岁涉重江,仲春安我居。
众物已熙熙,新花生绕庐。
解装慰羁旅,置此琴与书。
稍稍道吾真,幽襟得轩虚。
颇闻兰陵俗,尚有荀卿馀。
文章幸仰止,夙好今欲摅。
膏雨复应候,带经得耕锄。
歌成拟焱氏,赋就期相如。
出处方自尔,名声亦从渠。
无烦畏礨民,屑屑俎豆予。
【注释】
献岁:新年。
涉重江:渡长江。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天。
熙熙:和乐的样子。
庐:屋子。
解装:脱下官服,换上便服。
羁旅:旅居异乡。
轩虚:心胸开阔。
兰陵:古县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沂。
荀卿: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荀况的字。
仰止:敬仰,仰望。
夙好:早年爱好。
膏雨:及时的雨水,指春雨。
带经:带着书本。
焱氏:人名,相传是《尚书》的作者。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自尔:自然这样。
名声:声誉。
惮礨民:怕得罪百姓。
屑屑:小心谨慎的样子。
俎豆:古代祭祀时供神主、祖先使用的礼器和酒菜。这里比喻官场中的种种繁文缛节。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初到毗陵时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的志向。首联交代自己初到毗陵的时间及心情状态;颔联写自己到毗临后,看到万物生机勃勃,而新花生绕庐,感到十分欣慰;颈联写自己脱去官服,换上便服,准备安居下来,于是置办琴书等物;接着又稍稍道出自己真实的志向,希望心胸开阔,不被杂事干扰;接下来说自己对文学很有兴趣,希望能够像荀卿一样成为大家;再接下去说到自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像司马相如一样写出千古绝唱的诗篇;最后一句表示自己不怕得罪百姓,也不需要过分地讲究礼仪。整篇诗歌表达了诗人初到毗临时的心情及志向。
这首诗用词平实质朴,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表达清晰明了。首句“献岁涉重江”交代了自己初到毗临的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仲春安我居”,则点出了自己在毗临的生活状态。颔联“众物已熙熙,新花生绕庐”,描写了诗人到毗临后看到的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满足。颈联“解装慰羁旅,置此琴与书”,表达了自己脱去官服,准备安居下来的心情。“稍稍道吾真”“幽襟得轩虚”,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尾联“颇闻兰陵俗,尚有荀卿馀。文章幸仰止,夙好今欲摅。”表达了自己对兰陵风俗的了解以及对荀况学问的仰慕之情,同时表明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想要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愿望。尾联“无烦畏礨民,屑屑俎豆予”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态度的一种期许,即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官场的繁琐,保持一颗清净之心。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充分展现了诗人初到毗临时的心路历程及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