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家曾是鸟巢南,欲折归心迫片帆。
十载萍根浮履舄,令人羞涩对青衫。
《赵屯阻风书怀示黄成伯章子脩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刘弇的一首作品,下面将逐一展开解析:
诗词原文:
故家曾是鸟巢南,欲折归心迫片帆。
十载萍根浮履舄,令人羞涩对青衫。翻译解释:
- “故家曾是鸟巢南”指的是过去的家园,如同曾经筑有鸟巢之地。
- “欲折归心迫片帆”意味着想要回到故乡的心愿强烈到了极点,如同急于折断一片帆篷那样急切。
- “十载萍根浮履舄”描述了自己像漂浮在水中的萍草一样,随波逐流,漂泊无定。
- “令人羞涩对青衫”表达了一种因岁月变迁而感到的羞愧与尴尬,可能是在回顾过去时的自我反思。
- 注释说明:
- 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故家”和“青衫”等词汇,都带有深刻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 “片帆”一词,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挣扎,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作者介绍:
- 刘弇,字子高,号东堂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抒情言志为主,语言简洁明快,风格清新自然。
- 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故家”“青衫”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鸟巢南”“浮履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赵屯阻风书怀示黄成伯章子脩二首 其二》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语言技巧,也体现了他在面对人生变迁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情感。此诗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及其人文情怀的重要文献,值得深入探讨和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