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
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
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
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

【译文】

饥饿时朝廷命令供应寒衣,官府养兵就像养育儿子一样。

当天下平定军纪久已松弛,辕门前士兵们笑歌骄横不能跟从。

昔日金陵的刺史被囚,如今杭州的漕臣战死。

天昏地暗的烈火烧了一整天,千丈红霞在江水中闪耀。

邻州的部队如此骄横,哎!这难哪,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秋,是杜甫由东都洛阳逃至陕州,再转鄜州时所作的七律组诗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当时军队中骄横现象的揭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混乱、战争不断的痛苦心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的苦难。
首联“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写士兵无衣而受饿,朝廷养兵却如同养儿一般。诗人以百姓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表达了自己的爱民之心。
颔联“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写军队纪律松懈,士兵骄横自若,不再听从指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士兵的骄横,并以此作为下文议论的基础。
颈联“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写前些年南京的刺史因罪被捕,而今杭州漕臣战死沙场。诗人用历史事实说明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和军队内部的不团结,进一步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尾联“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写天灾无情人更悲。诗人用夸张手法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以及自己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深沉激越,富有感染力。全诗通过描绘战争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