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胡沙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当燉。
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其原文如下:
万里胡尘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当燉。
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谈。
译文与注释
万里胡沙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万里之外的沙漠被风吹拂得沙尘飞扬,远处的北方天际下,乌云翻滚如同巨大的旌旗。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以前的那些军队,就像过路的行人一样,只是匆匆地行进,没有固定的目的地。只有那些战马在悠闲地走动,好像在等待什么。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当燉。
难道你们不知道,皇帝的车驾竟然被迫屈从了,现在只能问上天,火令什么时候才会来临呢?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谈。
飘落的雪花好像细絮一样,却无法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只能在梦中幻想那些关于战争的画面,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哀愁。
赏析
这首《对雪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安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忧国之情。
首两句“万里胡沙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描绘了边塞辽阔的场景,风沙漫天,北方的天空显得格外阴沉。这里用“毳幕”形容边关的寒冷,以及战事带来的紧张氛围。接着,诗人以“旄头”(古代星名)比喻北方的敌人,暗示了战争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第三句“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则是诗人对以往军事行动的反思。这里的“路人”和“鹤”都隐喻了军队缺乏纪律和战斗力,仅仅像过客一样行动而没有真正的进攻意图。
第四句“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时至?”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无奈和悲观。他认为朝廷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寄望于天命能够带来改变。这里的“屈”指的是屈服、无奈的意思。
最后两句“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谈。”则是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对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发出的感慨。这里的“血面”可能是指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牺牲,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杜甫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