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归来日,柴门稚子迎。
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

《和徐从道韵二首》是宋代刘子翚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从道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原文:

拂袖归来日,柴门稚子迎。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

翻译:

诗人挥袖归家的日子,家中的孩子们热情迎接。

虽然贫穷但却甘愿守住那简陋的生活,名声并不逊色于那些高官显贵。

宝剑虽已空置在匣中,但依然珍惜它那光亮的长剑鞘。

中兴之世,有谁能像你一样起草诏书呢?希望你仍在朝廷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徐从道深厚的情感。首句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情景,用“拂袖归来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离去时的决绝与归来的喜悦。次句“柴门稚子迎”,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归家的场景,稚子的迎接不仅代表了家庭的温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定与平和。第三句“贫甘守藜藿”,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甘于贫穷,却坚守简朴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安守本分的人生态度。第四句“名不愧公卿”,诗人以“公卿”自诩,表明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并不逊色于那些高位之人。最后两句“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诗人将宝剑珍藏于匣中,珍惜长剑鞘,既表达了对宝剑的珍视,也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尾句“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有如徐从道这样的贤才能够出现在朝廷之中,为国家的中兴贡献力量。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