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
心怀南向意,足有北来书。
翔集鸿毛迅,缄题鸟迹疏。
上言存魏阙,下说厌穹庐。
陇右平安远,云中探报虚。
不知子卿妇,锦字托谁欤。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雁足书

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

心怀南向意,足有北来书。

翔集鸿毛迅,缄题鸟迹疏。

上言存魏阙,下说厌穹庐。

陇右平安远,云中探报虚。

不知子卿妇,锦字托谁欤。

注释:

  1. 塞雁:塞外飞来的大雁。
  2. 猿弓:猿的弓。
  3. 心怀南向意:心中怀有向往南方的意愿。
  4. 足有北来书:脚下有来自北方的书信。
  5. 鸿毛:大雁的羽毛。
  6. 缄题:封好信封。题目。
  7. 魏阙:古代宫殿的北面门楼。
  8. 穹庐:古代蒙古人的帐篷。
  9. 陇右:指甘肃一带。
  10. 探:侦察、打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闲暇之余创作的一组诗,每首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首先,“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这句话描绘了塞外的景色和情景,塞外的飞鸿雁群先到达荒凉的地方,而那些猿猴弓箭手也没有必要去射它们。这两句话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氛围。其次,“心怀南向意,足有北来书。”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向往和对北方来信的期待。这里的“心怀”和“足有”分别表示内心的渴望和实际的行动。第三句中的“翔集鸿毛迅,缄题鸟迹疏。”描述了鸿雁飞翔时留下的细羽痕迹和鸟类留下的鸟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鸿雁的羽毛比作鸟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最后一句中的“上言存魏阙,下说厌穹庐。”则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里的“上言”和“下说”分别代表了向远方的人传递消息和对家乡的思念。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