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烽蜀燧照边隅,白发忧时我腐儒。
楚客汀洲搴杜若,齐王沮泽索茈葫。
耽吟自爱南游好,久谪曾谋百事无。
拟对祝融扪虱话,何时重捋使君须。

【注释】

淮:长江。烽:烽火,边报。蜀燧:蜀地的烽火。照:照亮。腐儒:迂腐的书呆子。楚客:在楚国作客的人。汀洲:水中沙洲。搴(qiān):拔取。杜若:香草名。沮泽:大泽名。茈葫:水葫芦。耽吟:迷恋于吟诗作文。自爱:自我爱惜。南游好:喜爱南方的游历。百事无:百事皆无进展。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山海经》载,祝融生南岳,死葬苍梧,其精为鸟,状如翠鸟,名曰朱鹭,赤足丹喙,好远行,见则天下大热。扪虱话:指闲谈。使君须:指宰相胡须。

【译文】

淮水和蜀地的烽火照耀着边疆,我这个忧时之辈,真是个迂腐的书呆子。

在楚国作客的人采撷杜若,齐威王在淹渍的泥泽中寻找水葫芦。

我迷恋于南方的游历,对百事皆无进展深感无奈,曾想向祝融神询问对策,何时才能重拾宰相之须?

【赏析】

《闻边报寄姚雪蓬》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春。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因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关心国事,不忘为官本分,并寄希望于朝廷能有所作为。诗中以“淮”、“烽”、“蜀”等字,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以“忧时”、“百事无”等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以“耽吟”等语,写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全诗语言平实,却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