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来谒野僧家,刮眼秋光望里赊。
槛菊凋零金蕊碎,庭花袅娜玉冠斜。
遣怀诗笔摛春锦,破闷茶瓯捧雪花。
却笑远公延靖节,何须把盏醉流霞。

重九日,即农历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拨云来谒野僧家,刮眼秋光望里赊。

拨云:指拨开云雾,登上高处去探望。谒:拜见。野僧:隐士、和尚。赊:远,引申为遥远。

槛菊凋零金蕊碎,庭花袅娜玉冠斜。

槛菊:栏杆上菊花。凋零:枯萎,衰落。金蕊:黄色的花蕊。碎:散乱。袅娜:柔软美好的样子。玉冠:这里比喻梅花,因为古人称梅花为“玉妃”。

遣怀诗笔摛春锦,破闷茶瓯捧雪花。

遣怀:寄情于诗。摛:展开,写出。春锦:春天的美景。破闷:解闷。茶瓯:茶碗。雪花:形容茶叶如雪花一样洁白。

却笑远公延靖节,何须把盏醉流霞。

却笑:反讽地笑。远公:慧远大师,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延靖节:延请陶渊明饮酒作诗。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受礼遇而弃职归田,后来隐居田园,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晋书》记载:“(陶渊明)尝筑土室于南山下,种豆数百亩,灌园鬻蔬,以供酒食。”陶渊明喜欢饮酒作诗,所以后人常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用这句话。

流霞:酒名。传说这种酒能令人沉醉,流连忘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游华严寺的诗,全诗通过对华严寺景色的描绘和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精神的钦佩。

首联写诗人登高拜访野僧的情景。诗人拨开云雾,来到山间寻找隐士。他看到眼前的景象,仿佛看到了遥远的秋天阳光。这里的“赊”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又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向往。

颔联写诗人看到的风景。槛菊凋零,金蕊散落;庭花袅娜,玉冠摇曳。这些美丽的景色,让人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遗怀”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写诗人在华严寺游览的情景。他拿起诗笔,写下了春天的美景;他捧起茶杯,品尝着春天的美酒。这里的“破闷”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末联写诗人对陶渊明的赞赏。他笑吟吟地评论道:陶渊明就像远公那样邀请靖节先生一起喝酒作诗。这里的“遣怀”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精神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严寺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精神的钦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