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变尉佗国,声欢舜帝民。
【注释】:
风变尉佗国:尉佗,即南越王赵佗,秦末汉初人。汉武帝时曾为龙川令,后封为南越王。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鼎六年),他起兵反汉,自立为帝,称南越武王,建都番禺(今广州市)。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南越国被汉灭掉,武帝派韩千秋率军攻杀南越王,将南越国土归附于汉朝。“声欢舜帝民”中的舜帝指舜帝,相传舜在尧死后继位,传位于禹,是古代圣王之一。舜为黄帝后代,与舜帝同义。
【赏析】:
首句写汉代对南方民族的统治已由尉佗的南越国取代了。尉佗原是秦始皇时的南海龙川令,后来成为南越王,其统治中心在今广州一带。公元前121年(汉高后七年),汉武帝派韩千秋率军平定南越叛乱,次年又派路博德、杨仆率军击灭南越。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朝正式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把岭南地区纳入版图,设交趾刺史部统辖,并派兵镇守,从此岭南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版图。
此诗首句点题:“风变尉佗国。”意思是说汉朝统治已取代了尉佗的南越国。第二句“舜帝民”承接第一句“风变尉佗国”,意思是说尉佗的人民早已改称为“舜帝民”。这里的“舜帝”指的是舜帝,相传舜在尧死后继位,传位于禹,是古代圣王之一。
【译文】:
风吹拂着尉佗国的旗帜,使那里的人民欢欣如舜帝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