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床瓦枕快清风,破闷文书亦漫供。
乡信未传霜后雁,羁怀生怯晚来钟。
淹留已办三年计,流落应无万户封。
犹有壁间诗句在,他时谁肯写尘容。
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因跋余旧诗后以自嘲 其一
藤床瓦枕快清风,破闷文书亦漫供。
乡信未传霜后雁,羁怀生怯晚来钟。
淹留已办三年计,流落应无万户封。
犹有壁间诗句在,他时谁肯写尘容。
注释:
- 藤床(zhēng)瓦枕:用藤条编织的床和瓦片做的枕头,形容简朴的家居生活。
- 快清风:指心情轻松愉快。
- 破闷文书:消磨时间、令人厌烦的书籍。
- 乡信(xiāng)未传:家乡来信没有收到。
- 霜后雁:即“鸿雁”,传说鸿雁能传书,此处指书信。
- 羁怀生怯:被贬谪的心境变得恐惧不安。
- 淹留已办三年计:已经在此逗留了三年,打算长期居住。
- 流落应无万户封:如果沦落到流落的地步,可能连一户人家也找不到了。
- 壁间诗句:墙壁上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景德寺后人的祠堂中,看到自己的旧诗而写下的自嘲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首句“藤床瓦枕快清风”,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生活,那时他与朋友一起住在寺庙中,享受着简陋但舒适的生活。这里的“藤床”和“瓦枕”都是简朴的家居用品,象征着诗人追求简朴的生活态度。
次句“破闷文书亦漫供”,诗人感叹自己的读书生涯已经结束,那些消磨时间的文书书籍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这里的“破闷文书”指的是那些令人厌烦的读书材料,而“漫供”则表示这些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诗人的需求。
“乡信未传霜后雁”,诗人思念远方的家人,却迟迟未能收到家人的来信。这里的“霜后雁”寓意着家人的音信如同飞鸿难托,难以寄达。这一句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羁怀生怯晚来钟”,诗人害怕听到钟声,因为它常常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里的“羁怀生怯”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心境变得恐惧不安。而“晚来钟”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尾联“淹留已办三年计,流落应无万户封”,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他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三年,如果继续流落下去,可能连一户人家都找不到了。这里的“淹留”和“流落”都暗示了诗人的困境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自省,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如藤床、瓦枕、清风、秋雁等,也都富有意境,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